

1.
代詞
問人。
2.
代詞
任指,表示任何人。
3.
代詞
虛指某人,表示不能肯定的人,包括不知道的人,無須或無法說出姓名的人。
4.
代詞
用在反問句里,表示沒有一個人。
1.
疑問代詞。相當于“何”、“什么”。“哪個”、“什么人”。
1.出自《墨子·耕柱》子墨子曰:“我將上大行,駕驥與羊,子將誰敺?”耕柱子曰:“將驅驥也。”
2.出自《越絕書·荊平王內傳》船到,即載入船而伏,半江而仰謂漁者曰:“子之姓為誰,還得報子之厚德。”
3.出自《聲聲慢》詞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忺摘。
4.出自淮劇《千里送京娘》趙匡胤:家住那里?姓甚名誰?說明便罷;如不說明,這一棍便打死你!
5.出自《易·同人》出門同人,又誰咎也。
6.出自《文心雕龍·知音》形器易征,謬乃若是;文情難鑒,誰曰易分。
7.出自《水滸傳》這個是俺的兄弟豹子頭林沖。青面漢,你卻是誰?
8.出自《小二黑結婚》村長說:“村里誰不知道小二黑不承認他的童養媳。人家不承認是對的。”
2.
副詞。相當于“難道”、“哪”。表示反問。
1.出自《漢書·賈誼傳》壹動而五業附,陛下誰憚而久不為此?
2.出自《與夢得沽酒閑飲且約后期》詩少時猶不憂生計,老后誰能惜酒錢?
3.
發語詞。參見“誰昔”。
1.出自《爾雅·釋訓》誰昔,昔也。
4.
多么;何等。表示感嘆。
1.出自《各東西》詩道路悠悠不知處,山高海闊誰辛苦!
5.
通“推”。推舉選擇。
1.出自馬王堆漢墓帛書乙本《老子·德經》天下皆樂誰(推)而弗厭(厭)也,不(以)其無爭與?故天下莫能與爭。
2.出自《釋名·釋言語》誰,推也。有推擇,言不能一也。
6.
姓。明朝有誰龍。見《萬姓統譜》。
1.見"評騭"。
1.亦作"評注"。
2.評論與注解。
1.評議的準則。
1.據以查驗。
1.憑空;無緣無故。
1.猶言無緣無故。
1.據城以守。
2.指狐貍依托城窟。比喻仗勢作惡。
1.背城借一。謂與敵決一死戰。
1.證書。
1.據以判斷。
1.因襲其風尚。
1.依恃。
1.依附;依靠。
2.附著。
3.托附。
1.亦作"憑高"。
2.憑借高處。
1.徒涉過河。
2.背靠河岸。
1.憑城之狐。喻依仗他人權勢的人。
1.見"憑借"。
1.靠在幾上。
1.形容傲慢不以禮待客。語本《戰國策.燕策一》"馮幾據杖,眄視指使,則廝役之人至。"
1.皇帝臨終遺詔。
1.文憑,證書。
1.憑肩而說的話。指親密的話。
1.靠著欄桿。
1.依附結納。
2.依傍構筑。
依靠;倚仗如果不憑借空氣,鳥就永遠不能飛到高空。
1.寄托胸懷。
1.據以為居處。猶言盤踞。
1.猶倚靠。
1.舊稱某些發給憑證的機構。
也作平空”×無依據地憑空捏造罪名|真奇怪,樓前憑空涌起許多黑黝黝的小山。哦,莫非是幻覺?
1.見"憑空捏造"。
1.倚仗,依靠。
1.亦作"憑闌"。
2.靠著欄桿。
1.見"憑欄"。
1.登高遠望。
1.憑欄攬勝。
1.據高俯瞰。
1.亦作"憑凌"。
2.謂登高憑眺,凌駕其上。
①侵犯憑陵我邑。②欺壓王族多無賴,共憑陵其孤寡。③憑借憑陵殺氣,以相剪屠。
1.高大。
1.搭脈,切脈。
1.藉以藏匿。
1.象聲詞。
1.證書規定的有效期限。
1.猶憑證。
1.指老鼠托身于土地廟,人無奈其何◇用以比喻仗勢作惡。
1.謂憑依其身。
1.見"憑軾"。
1.依恃;依仗。
1.謂駕車回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