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舌頭,人和動物嘴里辨別滋味、幫助咀嚼和發音的器官。
2.
形容詞
形狀像舌頭的東西。
3.
名詞
鈴或鐸(duó)中的錘。
4.
名詞
話;言辭。
5.
名詞
(Shé)姓。
1.
舌頭。俗亦稱舌頭。
1.出自《詩·小雅·雨無正》哀哉不能言,匪舌是出,維躬是瘁。
2.出自《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在竅為舌。
3.出自《史記·張儀列傳》張儀謂其妻曰:“視我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p>
4.出自《赴江陵途中寄贈三學士》詩自從齒牙缺,始慕舌為柔。
2.
代指言語。
1.出自《論語·顏淵》惜乎,夫子之說君子也!駟不及舌。
2.出自《漢書·婁敬傳》上怒,罵敬曰:“齊虜!以舌得官,乃今妄言沮吾軍?!?/p>
3.出自《警世通言·桂員外窮途懺悔》桂生平日慣聽老婆舌的。
3.
指畚箕外伸的部分。
1.出自《詩·小雅·大東》維南有箕,載翕其舌。
4.
指裝在鈴鐸內的錘。亦指管樂器的簧。
1.出自《書·胤征》遒人以木鐸徇于路
2.出自《道士步虛詞》夏簧三舌響,春鐘九乳鳴。
5.
指古代箭靶兩旁上下超出躬的部分。
1.出自《儀禮·鄉射禮》倍中以為躬,倍躬以為左右舌;下舌半上舌。
6.
姓。春秋越有舌庸。見《國語·吳語》。
1.出自《廣韻?薛韻》舌,姓。左傳:越大夫舌庸也。
7.
泛稱舌狀物。
1.出自如:帽舌;鞋舌;火舌。
1.帝王的詔書﹑制令。
1.圣明。借指皇帝。
1.圣旨;皇帝的委命。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謀劃。
1.皇帝的思慮。
1.指皇宮。
1.謂帝王的游賞。
2.帝王的賞識﹑贊賞。
1.皇帝的命令﹑旨意。
1.指帝位。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親筆題字。
1.謂帝王的聽聞。
1.帝王車上懸掛的珠飾網簾。
1.帝王的威嚴。
1.帝王的儀仗﹑侍衛。
1.帝王所作之詩文。
1.指紫微垣。
2.借喻君王。
1.帝王的心意。
1.帝王所居宮室。
1.帝王的威嚴。亦喻指君王。
1.帝王舉行的宴會。
1.喻指帝王的恩澤。
1.帝王內宮。
1.帝王的儀仗。
2.帝王的儀容。
1.借指帝廷﹑君位。扆,帝王座后的屏風。
1.皇帝的旨意或話語。
1.亦作"宸游"。
2.帝王之巡游。
1.帝王所乘車。借指皇帝。
1.屋檐。比喻庇蔭。
2.指帝居。
1.指帝京。清吳長元有《宸垣識略》一書,所記皆當時京師之事。
1.指帝王的詩文。
1.對皇帝的敬稱。
1.帝王的眷注﹑恩寵。瞔,同"眷"。
1.皇帝的賞賜。
1.帝王的手札。
1.皇帝所作的詩文。
1.帝后之正位。
1.帝王的旨意。
1.帝王的心意。
2.偶沿用于稱國家最高領導。
1.帝京,京城。
1.謂帝王的注視﹑觀賞。
1.帝王的關注。
1.即知母。根狀莖可入藥。
1.草名。即五味子。
1.早安。清晨的問候語。
1.清晨散步。
1.早晩參拜。
1.見"晨妝"。
1.指雞清晨啼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