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賞賜,獎賞。
1.出自《左傳·襄公十一年》夫賞,國之典也,藏在盟府,不可廢也。子其受之!
2.出自《文心雕龍·指瑕》夫賞訓錫賚,豈關心解,撫訓執握,何預情理。
3.出自《擬上安邊御虜疏》投人於險,非威嚴弗克也,怵人以威,非厚賞弗附也。
4.出自《航船中的文明》這不能不感謝船家和乘客諸公“衛道”之功,而論功行賞,船家尤當首屈一指。
2.
賞賜或獎給的財物。
1.出自《荀子·不茍》身之所短,上雖不知,不以取賞。
2.出自《后漢書·應劭傳》得賞既多,不肯去。
3.出自《兒女英雄傳》不想他不愛這個好看兒,叫我可有什么法兒呢?他這份賞只好撤下來罷。
3.
贈送;贈給。
1.出自《淮南子·說林訓》毋貽盲者鏡,毋予躄者履,毋賞越人章甫,非其用也。
2.出自《送薛存義之任序》於其往也,故賞以酒肉,而重之以辭。
4.
褒揚,贊賞。
1.出自《左傳·襄公十四年》善則賞之,過則匡之,患則救之,失則革之。
2.出自《宋書·顏延之傳》道中作詩二首,文辭藻麗,為謝晦、傅亮所賞。
3.出自《海岳名言》文公與楊凝式書,人鮮知之,余語其故,公大賞其見鑒。
4.出自《書信集·致臺靜農》其為學子所珍賞,宜也。
5.
玩賞;欣賞。
1.出自《管子·霸言》夫使國常無患,而名利并至者,神圣也。國在危亡而能壽者,明圣也。是故先王之所師者,神圣也;其所賞者,明圣也。
2.出自《直中書省》詩安得凌風翰,聊恣山泉賞。
3.出自《照武西塔山報恩寺》詩郡小覽易窮,興高賞難遍。
6.
勸告。
1.出自《戰國策·魏策一》張儀告公仲,令以饑故,賞韓王以近河外。
7.
敬稱人加惠于己之詞。
1.出自《兒女英雄傳》奶奶賞奴才個臉,饒他這次。
2.出自《我的旅伴》人家抬滑竿的朋友,來湊和你,偏要你坐上去,你都不肯賞個臉?
8.
土地面積單位。清初圈地時,每人六賞,共地三十六畝,其壯丁二人則倍之,再多者遞增,言賞者謂以賞有功也。
1.出自《廣陽雜記》當日原圈地,每人六賞,一賞六畝,共地三十六畝。
2.出自《骨董瑣記·晌》今奉天以晌計地,每晌六畝,讀若賞。
9.
通“償”。酬報。
1.出自《韓非子·飾邪》釋法禁而聽請謁,群臣賣官於上,取賞於下,是以利私家而威在群臣。
2.出自《新書·修政語上》故上緣黃帝之道而行之,學黃帝之道而賞之。
3.出自《諸子平議·賈子二》賞讀為償。
10.
通“尚”。參見“賞賢使能”。
1.出自《荀子·王霸》致忠心以愛之,賞賢使能以次之。
11.
通“嘗”。參見“賞新”。
1.出自《中華全國風俗志·福建·閩省歲時風俗記》其中蘋果、藕、菱、黃皮果諸物,亦無甚取意,特應時賞新耳。
12.
姓。三國吳有賞林。見《三國志·吳志·孫休傳》。
1.出自《廣韻?養韻》賞,吳姓有賞氏。
1.古水名。即今雅礱江。其與金沙江合流后的一段,古時亦稱若水。
1.如此。
1.香草名。
1.怎樣;怎樣的。
2.怎堪。
3.怎能。
4.倘若。
1.匈奴語"孝"的意思。
1.好像沒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態度鎮靜或不把事情放在心上。
1.見"若下酒"。
1.酒名。
1.見"若耶"。
1.猶許多,或那么多。
1.亦作"若邪"。
2.山名。在浙江省紹興市南。又溪名。出若耶山,北流入運河。溪旁舊有浣紗石古跡,相傳西施浣紗于此,故一名浣紗溪。
1.溪名。出浙江省紹興市若耶山,北流入運河。相傳為西施浣紗之所。
1.形容事物不清晰。
1.古代神話中若木的花。
2.杜若的花。《楚辭.九歌.云中君》"浴蘭湯兮之木芳,華采衣兮若英。"王逸注"衣五采華衣,飾以杜若之英。"一說,言衣華采繁麗如花也。參閱清王夫之《楚辭通釋》。
1.形容事物不清晰或關系不親密。
1.好像丟掉了什么東西似的。形容迷惘的神情。
1.好像在思考什么的樣子。
1.或者。
1.怎么辦。
2.怎么,為什么。
1.汝輩;你們。
1.謂中央權力削弱而地方勢力強大。
1.幼年時不愛嬉戲。
1.弱得經受不起風吹。喻嬌弱。語本唐杜甫《江雨有懷鄭典設》詩"亂波紛披已打岸,弱云狼藉不禁風。"
1.形容人瘦弱得連衣服的重量都承受不起。語本《荀子.非相》"葉公子高微小短瘠,行若將不勝其衣。"
1.輕盈的腳步。
1.才能平庸低下。
1.幼年。
1.少年;年少。
1.薄翅。
1.削弱敵人。
1.幼弟。
2.為弟對兄自稱。
1.見"弱蕂"。
1.不足之處。
電工領域中屬于電信的一部分。功率小、電流小、頻率高。主要用于傳播信號、進行信息交換等部門。與強電的關系日趨密切,如在電氣控制方面用繼電器控制信號時,主回路采用強電,控制回路采用弱電。
1.謂陽痿。
2.舊時指大家族中人少勢弱的房份。
1.古代醫學中對東南風的別稱。
1.軟弓;彈射力差的弓。
1.勢孤力弱。
1.骨柔軟。喻不爭競,不露鋒芒。
2.柔細的骨骼。
3.伶仃瘦骨。
1.削弱和孤立。
1.古時以男子二十歲為成人,初加冠,因體猶未壯,故稱弱冠。《禮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孔穎達疏"二十成人,初加冠,體猶未壯,故曰弱也。"后遂稱男子二十歲或二十幾歲的年齡為弱冠。
1.指毛筆。
1.指毛筆。
1.指毛筆。
1.衰弱多病。
2.虛癆;不足之癥。
1.謂老弱之兵。
1.人口中之幼小者。
2.不善言談。
1.兒女之累。
1.力量單薄;能力不強的人。
1.軟弱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