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見“鯊魚”。魚,身體紡錘形,稍扁,鱗為盾狀,胸鰭、腹鰭大,尾鰭發達。生活在海洋中,性兇猛,行動敏捷,捕食其他魚類。經濟價值很高。種類很多,常見的有真鯊、角鯊等。也叫鮫。
1.
亦作“魦”。亦作“鯋”。
2.
吹沙魚。又名鮀。生活在溪澗的小魚。
1.出自《詩·小雅·魚麗》魚麗于罶,鲿鯊。
2.出自《后漢書·馬融傳》魴??鱏鳊,鰋鯉鲿魦。
3.出自《宋書·謝靈運傳》魴鮪魦鱖,鲿鯉鯔鳣。
4.出自《題魚》詩魴??擁衛鱣鮪趨,左引鯊鰷右鱖鱸。
5.出自《清稗類鈔·動物·鯊》鯊,小魚也,產溪澗中,長五寸許,黃白色,有黑斑,鰭大,尾圓,腹鰭能吸附於他物。口廣鰓大,常張口吹沙,故又名吹沙魚,俗稱沙魚為鯊魚,蓋將沙魚二字誤合為一字也。
6.出自《西京賦》鳣鯉??鲖,鮪鯢鲿鯊。
3.
一種生活在海中的鰓裂位于側面的板鰓魚類的通稱。又名沙魚或鮫。種類很多,性兇猛,捕食其他魚類。肉可食,肝可制魚肝油,鰭干制成魚翅,是名貴食品,皮可制裝飾品或刀鞘。
1.出自《閩中海錯疏·鱗上》鯋;虎鯋,頭目凹而身有虎文。鋸鯋,上唇長三四尺,兩傍有齒如鋸。狗鯋,頭如狗。
2.出自《廣東新語·鱗語·魚》鯋有犁頭鯋,劍鯋,斑點鯋,虎鹿鋸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