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一種弦樂器,四根弦。西晉阮咸善彈此樂器,故名阮咸,簡稱阮。
2.
名詞
(Ruǎn)姓。
1.
商代諸侯國名。偃姓。地在今甘肅省涇川縣境。
1.出自《詩·大雅·皇矣》密人不恭,敢距大邦,侵阮、徂、共。
2.
古樂器“阮咸”的簡稱。參見“阮咸”。
1.出自《文苑英華》紅線,潞州節(jié)度使薛嵩青衣,善彈阮。
2.出自《宋史·樂志一》先以鐘磬按律準(zhǔn),次令登歌,鐘、磬、塤、篪、琴、阮、笙、簫各二色合奏。
3.出自《西廂記諸宮調(diào)》選甚嘲風(fēng)詠月,擘阮分茶。
4.出自《桃花扇·訪翠》大家比較技藝,撥琴阮,笙簫嘹哴。
3.
姓。三國魏有阮籍。見《三國志·魏志·阮籍傳》。
1.出自《通志?氏族略二》阮氏,商之諸侯國,在岐渭之間。周文王侵阮徂共,見於詩。子孫以國為氏。后漢有巴吾令阮敦,阮氏惟盛於晉、宋。
1.喻死。
前面的柴燒盡了,可火種卻留傳了下去。比喻學(xué)業(yè)技藝在老師和弟子之間代代相傳薪盡火傳,工匠市廛都有韻。
1.《法華經(jīng).序品》"佛此夜滅度,如薪盡火滅,分布諸舍利,而起無量塔。"后以"薪盡火滅"喻死。
1.柴木。
1.烹飪和照明。
2.柴木。
1.見"薪槱"。
柴火入者必持薪樵。
1.薪柴;柴草。
指俸給,原意為供給打柴汲水等生活費用。現(xiàn)稱工資”今日發(fā)薪水|薪水菲薄。
1.柴火。
2.樵采。
1.木炭。
1.薪金。一般指發(fā)給武裝人員的。
1.亦作"薪榓"。
2.《詩.大雅.棫樸》"苖苖棫樸,薪之槱之。"毛傳"槱,積也。山木茂盛,萬民得而薪之;賢人眾多,國家得用蕃興。"后以"薪槱"喻賢良的人材或鹽賢良的人材。
3.柴木。
4.比喻基礎(chǔ)。
1.薪柴。
1.工資。
1.猶美德。
1.流芳久遠(yuǎn)的事業(yè)。
2.香氣濃郁。
1.美德榮譽。
1.香美的飯食。
1.指祭祀。
芳香;香氣馨香盈懷袖|滿院馨香。
1.語本《書.酒誥》"弗惟德馨香,祀登聞于天。"后以"馨香禱祝"表示真誠期望。
1.香氣噴溢。
2.形容書畫等美妙飄逸。
1.魚鰭硬骨頂端露出的刺。
1.形容又長又硬的頭發(fā)。
1.彩虹。
1.家畜外形部位名稱,位于頸脊與背脊之間的隆突部位。以部分胸椎棘突為基礎(chǔ)。通常從鬵甲最高點到地面的垂直距離為家畜的"體高"。
2.魚的鰭及鱗。
1.泛指水族動物。
1.亦作"鬵魆"。
2.魚﹑龍的脊鰭。
3.借指馬。
4.獸畜的鬃毛。
1.馬鬣。
1.恐懼貌。
1.指人頭頂部分的骨頭,俗稱天靈蓋。
1.嬰兒頭頂骨未合縫的地方,在頭頂?shù)那安恐醒搿S檬謷忻梢愿杏X腦血管的跳動。也叫腦門﹑頂門。簡稱"囟"。
1.喜悅貌。
1.火焰熾盛貌。《漢書.揚雄傳上》"揚光曜之燎燭兮,乘景炎之炘炘。"顏師古注"炘炘,光盛貌。"一說,熱氣貌。見《文選.揚雄》呂延濟(jì)注。
1.信任喜愛;信任愛戴。
1.謂隨手書寫,不甚經(jīng)意。
1.隨便書寫,字跡如同鴉群一樣凌亂,比喻字寫得很稚拙或胡亂寫作。常用為自謙之詞。語出唐盧仝《示添丁》詩"不知四體正困憊,泥人啼哭聲呀呀,忽來案上翻墨汁,涂抹詩書如老鴉。"
1.謂誠實不欺,必定做到。
1.信不過,不能相信。
1.韓信和英布的并稱。
1.漫步,隨意行走。
1.舊時稱被派遞送公文信件的人為信差。
2.舊時稱郵遞員為信差。
1.定期而來的潮水。
2.謂任隨潮流。
1.忠誠可靠之臣。
2.使臣,使者。
1.誠實不欺。
1.信仰崇奉。
1.《左傳.莊公三年》"凡師一宿為舍,再宿為信,過信為次。"后因稱連宿三夜以上或三天左右時間為"信次"。
1.相信聽從;信奉遵從。
1.翻譯作品內(nèi)容忠實于原文謂信,文辭暢達(dá)謂達(dá),有文采謂雅。語出嚴(yán)復(fù)《譯例言》。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