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恐懼貌。
1.山名。在河南省信陽縣西南,亦名賢隱山。
2.樂府鼓吹曲名。
1.中國佛教派別之一。其實際創始人唐法藏,字賢首,通稱"賢首大師",故名。又因以《華嚴經》為主要經典,故亦稱"華嚴宗"。參見"嚴宗"。
1.語本《周禮.地官.鄉大夫》"鄉老及鄉大夫群吏獻賢能之書于王。"賢能之書,謂舉薦賢能的名錄,后因以"賢書"指考試中式的名榜。
1.對他人叔叔的敬稱。
1.形容女子德性佳美。
2.指德性佳美的女子。
1.先賢的著述。
1.對人孫子的敬稱。
2.賢惠的子孫。
1.指黃金臺。相傳戰國燕昭王筑臺而置金,以求天下賢士,故稱。
1.有德行的君王。
2.匈奴貴族的封號。有左賢王﹑右賢王。共同襄助大單于處理國事。
1.有才德有聲望的人。
1.繪有孔子七十二弟子等賢人肖像的廊屋。
1.賢能英武。亦指賢能英武的人。
1.對他人子嗣的敬稱。
1.語出《論語.學而》"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本謂對妻子要重品德,不重容貌◇多指尊重賢德的人,不看重女色。
1.險阻陡峭。
2.超然突立。
1.危險傾側。
1.邪惡之心。
2.危險的情況。
1.崎嶇曲折。
2.邪惡不正。
1.謂崎嶇難行。
1.邪惡的人。
1.猶要塞。
1.見"險澀"。
1.險惡之人。
1.險惡的世道。
1.險詐乖張。
1.陰毒。
1.巧于作偽的人。
1.危險狹窄。
1.謂詩文格調怨急﹐雕飾華麗。
1.江河中水淺礁石多﹑水流湍急﹑行船危險的地方。
1.險惡與平坦。
1.高峻挺立。
1.見"險迍"。
1.奸險詐偽。
1.危險。
2.謂使之處于危險之境。
1.險阻可畏。
1.指誣陷的奏章。
1.陰險卑污。
1.見"險戲"。
1.亦作"險巇"。
2.崎嶇險惡。
1.亦作"險陿"。
2.猶險隘。
1.見"險狹"。
1.危險的征兆。
1.僥幸的心理。
2.險惡的用心。
1.亦作"險舋"。
2.艱難禍患。
1.見"險釁"。
1.猶險惡。
1.險阻而遙遠。
1.聳人聽聞的話。
指地勢險峻而又扼要地勢險要|守險要以拒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