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塙”的今字。
2.
堅定;堅決。參見“確乎”。
1.出自《三國名臣序贊》堂堂孔明,基宇宏邈……初九龍盤,雅志彌確。
2.出自《與劉孝儀令》同僚已陟,后進多升,而怡然清靜不以多少為念。確爾之志,亦何易得!
3.出自《新唐書·郭子儀傳》詔趣詣省視事,百官往慶,敕射生五百騎執戟寵衛。子儀確讓。
4.出自《鄭蘭皋八十壽序》先生泊如恬如,而其中之確如者,又未嘗少逾乎銖黍。
3.
執著。
1.出自《序棋》房生直溫,與予二弟游,皆好學。予病其確也,思所以休息之者。
4.
真實;準確。
1.出自《新唐書·盧從愿傳》﹝盧從愿﹞數充校考使,升退詳確。
2.出自《鬼火后賦》此論確如,牢不可破。
3.出自《彭文憲公筆記》或說鄉曲舊事,或論詩文,言簡而確,婉而有味。
4.出自《朝花夕拾·范愛農》﹝我﹞夜間獨坐在會館里,十分悲涼,又疑心這消息并不確。
5.
見“確撞”。碰撞。
1.出自《賢奕編·證學》試觀此千百萬人者,同此步趨,同此往來。細細觀之,人人一步一趨,無少差失;個個分分明明,未見確撞。
6.
通“搉”、“榷”。參見“確商”、“確貨”。
1.出自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蒙古起義清方檔案》已電飭護理呼倫道慶善與蒙員確商,迅即停戰。
2.出自《元典章·戶部八·酒課》葡萄酒貨每觔一錢,每一千觔該鈔一百兩,納官課鈔六兩,每四兩止納二錢四分四釐。此系確貨,難同商稅,止合依酒戶一體納課。
7.
見“確青”。方言。深青色。
1.出自《暴風驟雨》趙玉林回頭看看后面,他一面用確青的靰鞡草把黃瓜蔓子往架子上綁,一面接著說。
1.優異,特別好。
1.即優曇缽花。
1.梵語的音譯。又譯為優曇﹑優曇華﹑優曇缽羅﹑優缽曇華﹑烏曇跋羅。即無花果樹。產印度,我國云南等地亦有生長。其花隱于花托內,一開即斂,不易看見。佛教以為優曇缽開花是佛的瑞應,稱為祥瑞花。
1.優曇缽花如蓮花十二瓣,一開即斂。比喻事物或景象稍現即逝,難得見到。語出《法華經.方便品》"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諸佛如來時乃說之,如優曇缽花時一現耳。"
1.即阿育王。印度摩揭陀國孔雀王朝的國王。曾大力推廣佛教,建筑塔寺。傳布佛經。
2.借指古印度。
1.猶孌童。美好的童子。
2.賣藝的童子,指年幼的優伶。
1.由頭,借口。
1.俳優之輩。
1.謂任事綽有馀力。
1.嘉許慰勉。
1.褒獎的文告。
1.優裕安逸。
1.歌伎和婢仆。
1.優厚的賞賜。錫,賜給。
1.古代指樂舞或以戲謔為主的雜戲。
2.泛指戲曲。
3.指表演樂舞或雜戲。
4.泛指演戲。
1.閑暇。
1.放在他人或他事的前邊。多指在待遇上占先。
1.待遇上占先的權利。
1.亦作"優閑"。
2.閑逸,安閑。
1.優待﹑禮遇賢者。
1.亦作"優賢揚歷"。
2.謂敬重賢才,表揚其事跡。
1.貴顯。
1.宋代太學分外舍﹑內舍﹑上舍三等。內舍生考校成績獲得優等,稱優校。優校生經舍試即可任官。
1.俳優。優人以戲謔為業,其言語動作滑稽可笑,故稱。
2.戲謔,逗人笑。
3.指戲謔之言。
1.品學優良。
1.學行兼優的生員。清制,優行生由學政會同地方官選取。
2.泛指學行兼優的學生。
1.亦作"優幸"。
2.猶優寵。
1.允可而優待之。
1.從優敘功,晉升官職。
1.見"優恤"。
1.豐富的學識。
2.謂學業優異。
1.優美高雅。
1.褒美之言。
1.寬容養護。
2.指厚待﹑優待。
3.謂享受優厚待遇。
4.嬌生慣養。
1.優游。悠閑自得,引申指閑居不仕。
2.優容,寬容。
1.特別優待。
2.特別優厚。
3.特別好。
1.富裕安逸。
1.安閑。
1.寬和貌。
2.豐多美盛貌。
3.安逸;閑適。
4.雍容自得貌。
1.悠閑舒適。
2.謂悠閑地居其中。
3.從容不迫。
1.優游。優裕;寬裕。
1.臨事猶豫,不能決斷。
1.謂從容求索,深入體會。
1.悠閑舒適地過日子。
1.悠閑如意。
1.悠閑適意,無拘無束。
2.猶言從容不迫。
1.從容不迫,不變常態。
1.悠閑適意。
1.悠閑舒適。
1.見"優游卒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