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關押;囚禁。
2.
名詞
被拘禁的人。
1.
拘禁;幽禁。
1.出自《書·蔡仲之命》囚蔡叔于郭鄰。
2.出自《左傳·成公七年》晉人以鐘儀歸,囚諸軍府。
3.出自《史記·周本紀》帝紂乃囚西伯於誘里。
4.出自《雙鳥》詩天公怪兩鳥,各捉一處囚。百蟲與百鳥,然后鳴啾啾。
5.出自《屈原研究·屈原時代》楚懷王被秦人詐騙了去,囚死了。
2.
被圍困。
1.出自《漢書·枚乘傳》夫三淮南之計不負其約,齊王殺身以滅其跡,四國不得出兵其郡,趙囚邯鄲,此不可掩,亦已明矣。
3.
束縛;局限。
1.出自《冬日》詩萬事有何味,一生虛自囚。
2.出自《墳·未有天才之前》眼光囚在一國里,聽談彼得和約翰就生厭,定須張三、李四才行。
4.
指被俘獲的敵人。
1.出自《詩·魯頌·泮水》在泮獻囚。
2.出自《左傳·成公九年》有司對曰:“鄭人所獻楚囚也。”
5.
犯人。
1.出自《禮記·月令》﹝仲夏之月﹞挺重囚,益其食。
2.出自《尉繚子·將理》故善審囚之情,不捶楚而囚之情畢矣。
3.出自《論衡·辨祟》天下千獄,獄中萬囚,其舉事未必觸忌諱也。
4.出自《歌舞》詩豈知閿鄉獄,中有凍死囚!
5.出自《獄中紀實》凡未決之囚,都送看守所管押,等待裁判。
6.
指犯人的罪案。
1.出自《漢武故事》廷尉上囚: 防年繼母陳氏殺年父,年因殺陳;依律,殺母,大逆論。帝疑之,詔問太子。
7.
俘獲。
1.出自《左傳·宣公十二年》﹝知莊子﹞射連尹襄老,獲之,遂載其尸;射公子谷臣,囚之,以二者還。
1.猶血氣方剛。謂精力正值旺盛。
1.呼吸阻塞。
1.同"氣焰"。
1.形容神態威嚴。
1.見"氣焰"。
1.氣息哽噎。謂氣得說不出話。
1.氣節﹐功業。
1.氣節﹐道義。
2.義氣﹐情誼。
1.謂志趣﹑情誼互相投合。
1.謂染疫氣而得病。
1.見"氣義相投"。
1.氣概﹐意志。
2.風度神態。
1.陰霾之氣。
又稱沖翼艇”。利用機翼的表面效應,依靠氣動升力支承船重,能作超低空飛行的高速船舶。外形似飛機,船體呈翼形,其機翼的展弦比較小。用空氣螺旋槳推進,空氣舵操縱。當達到一定航速后,貼近支承表面運行的機翼和翼形船體產生足夠的氣動升力,使船脫離但貼近支承表面飛行。最大航速可達200節,能在10米以下高度飛行,也可在幾十米高度作短時飛行。裝備相應的起落裝置,能在水上、陸地、冰上、沼澤等起飛和著落。可作高速水面艦船,以及沿海島嶼和跨洋的水路交通工具。
1.指神的昭示。
2.氣息相應。
1.猶勇氣。
1.形容氣憤之極。
1.正氣昂揚﹐直沖云天。形容魄力﹑勇氣非常大。霄漢﹐云霄和銀河。
1.指神仙乘坐的車子。
1.氣度不凡貌。
1.大聲喘氣的樣子。
1.心情郁悶。
1.節候的流轉變化。
2.氣數﹐命運。
1.日﹑月四周所生的暈氣。
1.指精神﹑意志。
1.指人的生理﹑心理等素質﹐是相當穩定的個性特點。
2.風度;模樣。
3.猶風骨。指詩文清峻慷慨的風格。
4.指氣體。
1.氣性大。
1.氣勢壯﹑膽量大。形容無所畏懼。
1.同"氣壯山河"。
1.謂理由充分﹐說話有氣勢。
1.儀表﹐風采。
2.景象。
1.完畢。
1.完成﹔終成。
1.終止糴糧﹐囤積糧食不發。
1.見"訖功"。
1.亦作"訖工"。
2.完工﹔竣事。
1.至今。訖﹐通"迄"。
1.完﹐一點不剩。
1.終止﹔了結。
1.了結。
1.亦作"訖録"。
2.謂天命已終。亦指已終止的天命。
1.見"訖箓"。
1.崇高貌。訖﹐通"仡"。
1.謂盡量滿足自己的情感和心意﹐不加控制。
1.完事﹔竣工。
1.止息。
1.完畢。
1.完工﹔竣事。
1.天運已終。謂國亡。
1.竭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