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竆”。
2.
盡,完。
1.出自《書·微子之命》作賓于王家,與國咸休,永世無窮。
2.出自《列子·湯問》飛衛之矢先窮,紀昌遺一矢,既發,飛衛以棘刺之矢捍之,而無差焉
3.出自《西征賦》燕圖窮而荊發,紛絕袖而自引。
4.出自《登鸛雀樓》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5.出自《南冠草》是呀,現在什么路都窮了,真是氣數已盡,天命難回。
3.
終端;終極。
1.出自《楚辭·九歌·云中君》覽冀州兮有余,橫四海兮焉窮?
2.出自《呂氏春秋·下賢》與物變化,而無所終窮。
3.出自《文賦》同橐籥之罔窮,與天地乎并育。
4.
理屈;辭屈。
1.出自《孟子·公孫丑上》遁辭,知其所窮。
2.出自《戰國策·秦策二》秦王謂甘茂曰:“楚客來使者多健,與寡人爭辭,寡人數窮焉,為之奈何?”
3.出自《漢書·燕靈王劉建傳》紀太后怒曰:“王有后,后宮備具,且甲,齊貧人,及為宦者入事漢,初無補益,乃欲亂吾王家!且主父偃何為者?乃欲以女充后宮!”甲大窮。
4.出自《創造十年》他這句話實在是把我問窮了。
5.
空。
1.出自《莊子·知北游》道無問,問無應,無問問之,是問窮也。
6.
貧苦。
1.出自《詩·邶風·谷風》宴爾新昏,以我御窮。
2.出自《管子·五輔》衣凍寒,食饑渴,匡貧窶,振罷露,資乏絕:此謂振其窮。
3.出自《贈崔復州序》縣令不以言,連帥不以信,民就窮而斂愈急,吾見刺史之難為也。
4.出自《馬小翠的故事》過去有的農民窮得一家人只能穿一條棉褲。
7.
困窘;窘急。
1.出自《墨子·非儒下》孔某窮于蔡陳之間。
2.出自《韓非子·說難》〔彼〕自智其計,則毋以其敗窮之。
3.出自《戰國策·秦策二》秦惠王死,公孫衍欲窮張儀。
4.出自《韓詩外傳》獸窮則嚙,鳥窮則啄,人窮則詐。
8.
特指不得志。與“達”相對。
1.出自《孟子·盡心上》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2.出自《戰國策·秦策三》窮而不收,達而報之,恐不為王用。
3.出自《與蕭維斗書》道行於天下,謂之達;道不行於天下,謂之窮。
4.出自《雪蓑閔君墓志銘》夫所謂窮者,失祿不仕,憔悴江湖之上耳。
9.
指鰥、寡、孤、獨四種無依靠的人。
1.出自《周禮·地官·大司徒》三曰振窮。
2.出自《淮南子·時則訓》天子命有司發囷倉,助貧窮。
10.
不肖的人;惡人。
1.出自《逸周書·常訓》上賢而不窮。
2.出自《天對》扈仇厥正,常授柄以撻兇窮。
11.
徹底推求;深入鉆研。參見“窮理盡性”。
1.出自《顏氏家訓·書證》大抵服其為書,隱括有條例,剖析窮根源。
2.出自《京本通俗小說·志誠張主管》誰言今古事難窮,大抵榮枯總是空。
12.
查究。
1.出自《文子·上仁》有言者窮之以辭,有諫者誅之以罪。
2.出自《漢書·張湯傳》及治淮南、衡山、江都反獄,皆窮根本。
3.出自《北史·魏汝陰王天賜傳》隋文帝遣窮之,使者簿責褒何故利金而舍盜。
13.
揭穿;識破。
1.出自《夢溪筆談·故事二》〔刁約〕歸而思之,恐事窮且得罪,乃再詣相府。
2.出自《智囊補·狡黠·譎僧》僧歸殺牛,丸其肉置空竹杖中,又以坐關不食欺人焉。后有孟知縣者,詢僧便溺,始窮其詐。
14.
止息;杜絕。
1.出自《商君書·算地》故圣人之治也,多禁以止能,任力以窮詐。
2.出自《理獄聽諫疏》不服其心,但窮其口,欲加之罪,其無辭乎?
3.出自《清史稿·河渠志一》有清首重治河,探河源以窮水患。
15.
不足;缺陷。
1.出自《酌古論·曹公》運奇謀,出奇兵,決機於兩陣之間,世之所謂術也。此其為術,猶有所窮。
2.出自《吳農備荒議上》其稍高地,亦種七月早獲之稻,以免秋汛開堰之患,頗能以人事補天時地利之窮。
16.
荒僻;邊遠。參見“窮邊”“窮域”。
1.出自《己卯冬大寒有感》詩窮邊苦寒地,兵氣相纏結。
2.出自《沁園春》詞窮邊自足愁懷,又何必平生多恨哉!
3.出自《吉長道中》詩客來遠道奔馳苦,地入窮邊感慨多。
4.出自《送李學士公達北使》詩萬里使窮域,山川入馬蹄。
17.
小;淺。參見“窮徑”“窮流”。
1.出自《次韻子瞻南溪避世堂》柱杖行窮徑,圍堂尚有林。
2.出自《豪士賦》河海之跡,堙為窮流。
3.出自《顏氏家訓·勉學》兀若枯木,泊若窮流。
18.
大。參見“窮怒”。
1.出自《后漢書·酷吏傳序》至於重文橫入,為窮怒之所遷及者,亦何可勝言。
19.
高。參見“窮陸”“窮墉”。
1.出自《文選·左思〈吳都賦〉》窮陸飲木,極沉水居。
2.出自《兜率院記》宮廬累百十,大抵窮墉奧屋。
20.
破舊;破爛。
1.出自《清平山堂話本·合同文字記》你爹娘來時,盤纏無一文,一頭挑著孩兒,一頭是些窮家私。
21.
副詞。最,非常。
1.出自《墨子·天志上》故天子者,天下之窮貴也,天下之窮富也。
2.出自《資治通鑒·唐文宗太和九年》訓注小人,窮奸究險,力取將相。
22.
通“穹”。參見“窮廬”。古代游牧民族住的氈帳。亦指北方邊區少數民族。
1.出自《淮南子·齊俗訓》譬若舟車、楯肆、窮廬,故有所宜也。
2.出自《精忠記·驕虜》日落窮廬暗,打辣酥滿斟,醉酣。
3.出自《隋唐演義》到家鄉只夢中,見君王只夢中,明日里挨到窮廬。料道今生怎得歸往,情黯黯撥亂宮商……但愿和親保太平,永享!
23.
古國名。
1.出自《書·五子之歌》有窮后羿,因民弗忍距于河。
1.謂箭射中目標。《左傳.襄公二年》﹕"鄭成公疾﹐子駟請息肩于晉。公曰﹕'楚君以鄭故﹐親集矢于其目。'"杜預注﹕"謂鄢陵戰﹐晉射楚王目。"孔穎達疏﹕"集﹐是鳥止之名﹔矢﹐有羽似鳥﹐故亦稱集也。"后以"集矢"謂群起指摘。
1.比喻眾人所指摘的對象。
1.成事﹔成功。
1.匯輯諸家對某一古籍的解說﹐斷以己意。
1.聚集成捆的。
1.匯集對某一古籍的諸家解說﹐斷以己意。
1.謂集中眾人智慧﹐廣泛進行議論。
集中眾人的智慧,廣泛吸收有益的意見。
1.棲息的隼鳥。語本《易.解》﹕"上六﹕公用射隼于高牖之上﹐獲之﹐無不利。"孔穎達疏﹕"隼之為鳥宜在山林﹐隼﹝集﹞于人家高牖﹐必為人所繳射。"
2.墜落的隼鳥。語本《國語.魯語二》﹕"仲尼在陳﹐有隼集于陳侯之庭而死﹐楛矢貫之。"韋昭注﹕"隼﹐鷙鳥﹐今之鶚也……楛矢貫之﹐墜而死也。"
1.若干無親屬關系的個人組成的住戶。
以生產資料集體所有制和共同勞動為基礎的經濟形式。
與個人利益”相對。各個集體的共同利益。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個人利益、集體利益和社會利益在本質上是一致的;當這三者的利益發生矛盾和沖突時,社會主義道德要求人們的個人利益服從于集體利益,而集體利益則服從于更高的社會利益。參見個人利益”(191頁)、社會利益”(964頁)。
1.以生產資料集體所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經濟形式。同"勞動者個體所有制經濟"相對。
①多人共同表演的舞蹈,常用樂器伴奏。也叫群舞。②形式比較自由、動作比較簡單的群眾娛樂性的舞蹈。
集體成員對集體的目標、信念、價值與規范等的認識。表現為集體成員按集體的行為標準要求自己,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對集體具有責任感和信賴感。集體意識的形成有利于培養集體主義和愛國主義精神以及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
德育內容之一。使受教育者形成集體主義觀點,關心集體、助人為樂的感情和善于在集體中生活的教育。主要內容和原則是從無產階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堅持集體利益高于個人利益;在保證集體利益的前提下,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結合起來;在兩者發生矛盾時,個人利益要服從集體利益;集體利益要服從國家利益。
從集寧到通遼,長943千米♂貫內蒙古中部,為中國最長的地方鐵路。1994年筑成。
為了一定的目的組織起來共同行動的團體。
1.指機關﹑團體﹑企業﹑事業等社會單位購買公用消費品的貨幣支付能力。同社會"個人購買力"相對。
1.見"集苑"。
1.唐宮殿名。開元十三年改名集賢殿。
1.傳說中一種能接續弓弩斷弦或刀劍斷刃的膠。
1.聚集賢人。
2.集賢殿書院的省稱。
1.詞牌名。
2.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屬商調。北曲字句格律與詞牌不同﹐用在套曲中。南曲用作引子﹐與詞牌同﹔用作過曲﹐則與詞牌不同。元柯丹丘《荊釵記.續姻》和明周履靖《錦箋記.重晤》中均有此曲牌。
1.唐宮殿名。開元中置。于殿內設書院﹐置學士﹑直學士﹐以宰相為知院事﹐有修撰﹑校理等官﹐掌刊輯經籍﹑搜求佚書。
2.指集賢殿書院。
1.匯集諸家對某一古籍的各種校勘﹐斷以己意。
集中到一個地方訓練干部輪流~ㄧ運動員提前一個月~。
1.比喻聚集零散的財物。
狐貍腋下的皮雖然很小,但是聚集起來就能縫成一件皮袍。比喻積少成多。
1.見"集腋成裘"。
1.猶積善。謂行事合乎道義。
1.共同評議。
1.晉車胤家貧無油點燈﹐以練囊盛數十只螢火蟲﹐照書閱讀。見《晉書.車胤傳》◇因以"集螢"為勤學苦讀之典。
一種特制的用于集郵的本子。也叫插冊。
集郵者收集的郵票和其他郵資憑證,以及與郵政通信有關的收藏品。
1.亦作"集菀"。
2.春秋時﹐晉獻公寵幸驪姬﹐人多向驪姬之子奚齊。惟獨大夫里克仍親近不得勢的太子申生。優施于是作歌諷喻之。歌曰﹕"暇豫之吾吾﹐不如鳥烏。人皆集于苑﹐己獨集于枯。"里克笑曰﹕"何謂苑?何謂枯?"優施答曰﹕"其母為夫人﹐其子為君﹐可不謂苑乎?其母既死﹐其子又有謗﹐可不謂枯乎?枯且有傷。"里克遂中立﹐不助申生。韋昭注﹕"集﹐止也。苑﹐木茂貌。己﹐里克也。"見《國語.晉語二》◇遂以"集苑"喻趨炎附勢。
1.指漢時集靈臺。
集中起來運輸~木材。
1.會同研究。
1.集聚而不流通。
把分散的人、事物、力量等聚集起來;把意見、經驗等歸納起來~兵力 ㄧ~資金ㄧ精神~。
集注1(精神、眼光等)集中代表們的眼光都~在大會主席臺上。 集注2 [jízhù]匯集前人關于某部書的注釋再加上自己的見解進行注釋,多用做書名。也叫集解或集釋。
專供集裝箱船停靠和裝卸作業的碼頭。通常有專門的裝卸、運輸設備,集運、貯放集裝箱的寬闊貨場,拆卸集裝箱和貨物分類用的貨棚等。
將貨物裝入集裝箱中,采用現代化運輸工具運送的運輸方法。多用于遠洋海運和鐵路運輸中。在運輸過程中起吊、搬運、堆放等作業均采用機械操作,便于以箱”為單位直接運到收貨地。可以簡化運輸手續,縮短裝卸時間,減少貨物損失,提高運輸效率。
聚集資金~經營。
1.摘取前人詩賦中的字詞而湊成的詩篇。
1.忌妒指責。
忌妒。
1.見"嫉妒"。
1.見"嫉惡如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