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書〉古代的一種刑罰,在犯人臉上刺記號或文字并用墨染黑,后來軍隊為了防止士兵逃跑,也施于士兵。又叫墨刑。
2.
動詞
〈書〉在人體上刺上文字、花紋或圖形,并涂上顏色。
3.
名詞
(Qíng)姓。
1.
亦作“剠”。
2.
借指犯人。
1.出自《新五代史·吳越世家論》蓋其興也,非有功德漸積之勤,而黥髡盜販,倔起於王侯,而人亦樂為之傳歟?
2.出自《新五代史·十國世家序》嗚呼!自唐失其政,天下乘時,黥髡盜販,袞冕峨巍。
3.
文身。在人身上刺字或各種圖紋。參見“黥面”。
1.出自《隋書·東夷傳·流求國》婦人以墨黥手,為蟲蛇之文。
2.出自《新唐書·回鶻傳下》﹝黠戛斯族﹞俗趫伉,男子有勇黥其手,女已嫁黥項。
4.
古代在奴婢、士兵身上刻字作記號,以防逃亡。
1.出自《南史·蕭正德傳》蓄奴僮數(shù)百,皆黥其面。
2.出自《近事會元》景福元年,朱瑄叛於兗鄆,募勇士數(shù)百,黥雙雁於頰,立為雁子都。
3.出自《元史·世祖紀九》禁云南權(quán)勢多取債息,仍禁沒人口為奴,及黥其面者。
5.
鐫刻。
1.出自《白岳東巖》詩聲明走百靈,結(jié)構(gòu)黥幽谷。
6.
黥刑;墨刑。
1.出自《書·呂刑》爰始淫為劓、刵、椓、黥。
2.出自《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臏至,龐涓恐其賢於己,疾之,則以法刑斷其兩足而黥之,欲隱勿見。
3.出自《軍儲篇一》限期三月戒煙,不戒者黥之!
1.古書卷帙名目。秘,秘密書籍;辛,十干次第,用為卷帙標(biāo)號。
1.古謂神秘之學(xué)問,如天文﹑算數(shù)﹑歷法﹑陰陽﹑占候等。
1.幽秘而莊嚴。
1.不向外人公開的藥;神奇的藥物。
1.奧旨精義。
2.秘密緊要。
1.見"秘野"。
1.隱藏儀形。
1.深奧的意義。
1.奇異。
2.謂秘藏奇異少見的書籍。
1.指不傳于世之隱義。秘,隱晦;逸,散亡。
1.神奇的序曲。
1.謂珍藏而未為人知者。
2.隱密。
1.佛教語。謂與佛心秘密相印契。
1.深殿。
2.道院。
1.隱藏,隱秘。
1.也稱掖庭獄『代專指幽囚罪人于皇宮掖庭而不作公開審理的監(jiān)獄。據(jù)《漢書.劉輔傳》載成帝欲立趙倢伃為皇后,先下詔封倢伃父臨為列侯。輔上書諫止。"書奏,上使侍御史收縛輔,系掖庭秘獄,群臣莫知其故。"光祿勛師丹﹑太中大夫谷永俱上書保輔,極言"旬日之之間,收下秘獄"之不當(dāng),"其于治親養(yǎng)忠之義,誠不宜幽囚于掖庭獄"。于是"上乃徙系輔共工獄,減死罪一等,論為鬼薪,終于家"。
1.猶幽遠。形容風(fēng)度飄逸。
1.猶禁苑。帝王的林園。
1.隱秘的鎖鍵。比喻奧秘之處。
1.猶隱藏。
1.見"秘藏"。
1.謂隱秘幽深之道。
1.罕見珍品。
1.深奧的含義;隱秘的意旨。
1.珍視寶重。
1.隱秘不能告人的咒訣。
1.秦代司祈祝之官『初因之,至文帝時始廢。
1.六朝人對秘書﹑著作郎的并稱。
1.親密恩愛。
1.秘密告訴;秘密稟告。
1.秘密辦理。
1.秘密保薦。清代京外大臣保薦特殊人材請求破格錄用的,一般交軍機處存記,不交吏部審議,故稱密保。
1.秘密告知;秘密稟報。
2.秘密的報告。
1.嚴密封閉。
1.秘密稟報。
1.慎密博洽。
1.秘密逮捕。
1.形容封閉嚴密。
2.比喻做事嚴密,一點也不走露風(fēng)聲。
①秘密散布密布流言。②稠密分布烏云密布|這邊的海灘上仙人掌密布,吸引了不少游客。
1.指秘密殺害。
1.暗中收藏;秘密收藏。
1.嚴實或稠密貌。
1.秘密查訪。
2.謂密林。
1.縝密明晰。
2.細致明察。
1.秘密差遣。
1.猶言親拆。
1.暗中窺探。
1.秘密上言,秘密報告。
1.稠密。
1.稠密之處。
2.親密融洽之處。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