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古代的一種打擊樂器,用玉或石做成,懸在架上,形略如曲尺。
2.
名詞
佛教的打擊樂器,形狀像缽,用銅制成。
1.
“硜”的今字。
2.
適宜制磬的美石。
1.出自《書·禹貢》泗濱浮磬。
2.出自《漢書·地理志上》貢球、鐵、銀、鏤、砮、磬。
3.出自《江賦》鳴石列於陽渚,浮磬肆乎陰濱。
3.
寺院中召集眾僧用的云板形鳴器或誦經用的缽形打擊樂器。
1.出自《高僧傳·興福·慧元》卒后有人入武當山下見之,神色甚暢,寄語寺僧,勿使寺業(yè)月廢。自是寺內常聞空中應時有磬聲,依而集眾,未嘗差失。
2.出自《題破山寺后禪院》詩萬籟此都寂,但余鐘磬音。
3.出自《冬朝》詩圣賢雖遠《詩》《書》在,殊勝鄰翁擊磬聲。
4.出自《真珠船·磬》今釋氏所擊銅缽,亦謂之磬。
5.出自《人民文學》他只會種菜、打柴、掃地、上香、添燈、擊磬。
4.
南齊時報更用的響器。后因以借指時鐘。
1.出自《真珠船·磬》南齊易更鼓為鐵磬。
2.出自《初夏一夜底印象》詩銅舌的報更的磬,屢次安慰世界,請他放心睡去……世界那肯信他哦!
5.
彎腰。表示謙恭。
1.出自《禮記·曲禮上》立如齊
6.
形容鳴聲如擊磬。
1.出自《文選·郭璞〈江賦〉》赪鱉肺躍而吐璣,文魮磬鳴以孕球。
7.
放馬疾馳。參見“磬控”。
1.出自《詩·鄭風·大叔于田》抑磬控忌。
2.出自《桯史·義??傳》〔王成〕呼常馭羸卒持鞚來,則帖耳訓服如平時,振迅通衢,磬控緩亟無少忤者。
3.出自《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一》實見小人在蝶背,有磬控駕馭之狀,俯仰顧盼,意殊生動,殊不類偶人也。
8.
古死刑之一。懸而縊殺。
1.出自《禮記·文王世子》公族其有死罪,則磬于甸人。
2.出自《隋書·刑法志》五曰死刑五:一曰磬……五曰裂。
3.出自《茶余客話》自隋以前,死刑有五,曰磬、絞、斬、梟、裂。
9.
副詞。方言。適才。參見“磐子”。
1.出自《新方言?釋詞》凡稱適才為閑者,亦曰頃者。荀子:“天下之悖亂而相亡,不待頃矣?!表暋㈨嗤LI州謂適才為磬子。
10.
通“俔”。譬如,如同。
1.出自《詩·大雅·大明》伣天之妹
11.
通“謦”。輕聲咳嗽。參見“磬欬”。
1.出自《與兩湖書》仆未始不嘆兄之高明不可及,而亦每每惜兄有可以一變至道之力而僅用之於文也。雖然,此亦未有人焉,以反躬為己之說而磬咳於吾兄之側耳。
12.
古代打擊樂器。狀如曲尺。用玉、石或金屬制成。懸掛于架上,擊之而鳴。
1.出自《詩·商頌·那》既和且平,依我磬聲。
2.出自《左傳·襄公十一年》凡兵車百乘,歌鐘二肆,及其镈、磬,女樂二八。
3.出自《酉陽雜俎·禮異》引其宣城王等數(shù)人后入,擊磬,道東北面立。
4.出自《宋景文公筆記·釋俗》樂石有磬。
5.出自《新桃花扇·打爛這狗賊胡子》按照古禮,奏起琴、瑟……鐘、磬等樂器。
13.
泛指身形曲折如磬。
1.出自《〈新方言〉后序》身傾于前謂之磬。
14.
通“罄”???,中空。
1.出自《淮南子·覽冥訓》磬龜無腹。
15.
通“罄”。盡,罄盡。
1.出自《東堂老》房舍又無,米糧又磬。誰支持?誰接應?
16.
通“罄”。全;遍。參見“磬地”。
1.出自《早秋降誕日獻壽應制》詩磬地山河壯,彌天福壽長。
17.
通“罄”。形容聲音堅致。按,《釋名·釋樂器》:“磬,罄也,其聲罄罄然堅致也?!?/p>
1.出自《禮記·樂記》石聲磬,磬以立辨,辨以致死。
1.指腿。
1.形容奔走辛勞之甚。
1.套褲。
1.清靜。心地潔凈,不受外物干擾。
2.清靜。安定不煩。
1.捐給寺廟的錢財。
1.禪床。
1.寧靜而空曠的樣子。
1.僧人剃發(fā)之稱。
1.釋迦牟尼之父。相傳為古代北天竺迦毗羅衛(wèi)國(今尼泊爾境內)國王。
1.佛國。
1.談佛之言。亦稱法話。
1.干凈,清潔。
1.一點不剩。
1.佛陀。
2.佛教謂心無妄念,對境不迷為凈覺。
1.由太監(jiān)組成的軍隊。
1.潔凈的湍流。
1.素雅。
2.明媚。
1.潔凈的白絹。常用以形容清澈的江水。語出南朝齊謝杋《晩登三山還望京邑》詩"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
1.潔凈之門。指佛門和道門。
1.打掃干凈;掃除凈盡。
1.猶淡妝。素凈的打扮。
1.道教徒祈禱之臺。
1.謂出家人剃去頭發(fā)。
2.佛教僧職。寺院中管清潔工作的職事僧。
1.亦作"凈襪"。
2.指白色襪子。
1.佛教語。清凈的善業(yè)。一般指篤修凈土宗之業(yè)。
1.素齋。
1.風強病﹐痙攣。
1.痙攣﹐風病。
1.肌肉突然緊張﹐不自主地抽搐的癥狀。
2.猶顫動。
1.南朝梁曹景宗﹐破魏而歸﹐武帝于華光殿宴飲聯(lián)句﹐令沈約賦韻。至景宗﹐韻已用盡﹐唯馀競﹑病二字﹐景宗操筆立成一詩"去時兒女悲﹐歸來笳鼓競﹐借問行路人﹐何如霍去病。"武帝及群臣驚嘆不已。見《南史.曹景宗傳》◇因以"競病"指作詩押險韻。
1.爭相諂媚。
1.爭逐。
1.爭相聚合。
1.見"競渡"。
1.競渡用的彩舟﹐俗稱龍船。
2.比喻有權有勢而又唯利是爭的人。
1.爭先出發(fā)。
2.爭先開放。
1.奮勇爭先。
1.傳說中一種可以辟火的植物。
指體育競賽~場ㄧ~狀態(tài)不佳。
指為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個人和集體在體力、智力和運動能力等方面的潛力、創(chuàng)造優(yōu)異運動成績而進行的訓練和競賽。目前全世界通行的競技運動項目有田徑、體操、球類、游泳等數(shù)十項,各國還有自己的特殊項目,如中國的武術。
1.競爭的要道。指追逐名利的途徑。
1.小心慎重。
1.爭進。
1.小心謹慎貌。
1.剛強爽利。
1.爭訟的人。
1.《詩.商頌.長發(fā)》"不競不絿﹐不剛不柔。"毛傳"絿﹐急也。"朱熹集傳"競﹐強;絿﹐緩也。"后因以施政緩急適當為"競絿"。
1.爭相勸勉。
互相比賽,爭取優(yōu)勝體育~ㄧ勞動~。
1.較量勝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