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寑”。
2.
睡;臥。
1.出自《詩·小雅·斯干》乃寢乃興,乃占我夢。
2.出自《李娃傳》生將馳赴宣陽……計程不能達。乃弛其裝服,質饌而食,賃榻而寢。
3.出自《原李耳載·魁星現像》一日詣塾,見羅公憑幾而寢,旁立一藍面紅發者。
4.出自《湘累》我睡在床席上,又何嘗能一刻安寢?
3.
引申為物體橫放著。參見“寢石”。
1.出自《荀子·解蔽》冥冥而行者,見寢石以為伏虎也。
2.出自《搜神記》楚熊渠子夜行,見寢石,以為伏虎,彎弓射之,沒金鎩羽。下視,知其石也。后亦為典。
3.出自《浣紗記·送餞》我勾踐被吳圍住,困居此山,心魂不寧,手足無措,見寢石以為虎,認草木而皆兵。
4.
寢宮;臥室。參見“寢門”。
1.出自《國語·晉語一》獻公田,見翟俎之氛,歸寑不寐。
2.出自《警世通言·拗相公飲恨半山堂》吳國夫人命丫環接入內寢,問其緣故。
3.出自《嘯亭續錄·百菊溪制府》溫,山右人,故年少美麗,遂潛入鄭寢中解衣酣寢,誘鄭以薦枕焉。
5.
古代帝王宗廟之后殿,為放置祖宗衣冠之處。參見“寢廟”。
1.出自《宋史·禮志九》周制有廟有寢,以象人君前有朝后有寢也。廟藏木主,寢藏衣冠。
2.出自《隱居通義·禮樂》古宗廟前制廟,后制寢。
6.
指陵寢。秦漢以后帝王陵墓上的正殿。
1.出自《漢書·韋玄成傳》又園中各有寢、便殿。
2.出自《七哀詩》園寢化為墟,周墉無遺堵。
7.
止息;廢置。
1.出自《商君書·開塞》一國行之,境內獨治;二國行之,兵則少寢;天下行之,至德復立。
2.出自《漢書·刑法志》三代之盛,至于刑錯兵寢者,其本末有序,帝王之極功也。
3.出自《史通·惑經》蓋明鏡之照物也,妍媸必露,不以毛嬙之面或有疵瑕而寢其鑒也。
8.
謂湮沒不彰;隱蔽。
1.出自《法言·淵騫》或問:“淵騫之徒惡乎在?”曰:“寢。”或曰:“淵騫曷不寢?”曰:“攀龍麟,附鳳翼,巽以揚之,勃勃乎其不及也。如其寢,如其寢。”
2.出自《文選·王僧達〈祭顏光祿文〉》涼陰掩軒,娥月寢耀。
3.出自《陳書·樊毅傳》會施文慶等寢隋兵消息,毅計不行。
4.出自《鶯鶯傳》誠欲寢其詞,則保人之奸,不義。
9.
丑陋。參見“寢容”。
1.出自《晉書·文苑傳·左思》貌寢,口訥,而辭藻壯麗。
2.出自《拳秀峰》詩磊丑石之秀,其秀在丑中。正如古丈夫,貌寢氣質雄。
3.出自《茶香室續鈔·吳鰲》有剃發待詔名羅漢者,家衛輝,貌甚寢,究極音律,雖吳中曲師不能過。
10.
通“寖”。逐漸。
1.出自《韓非子·顯學》夫嬰兒不剔首則腹痛,不副痤則寢益。
2.出自《館閣送錢純老知婺州詩序》約日皆會,飲酒賦詩,以敘去處之情而致綢繆之意,歷世寢久,以為故常。
3.出自《〈新唐書〉辨》按黃帝時獨姬姜數姓耳,后世賜族者寢多。
4.出自《圣武記》其國寢強,盡出驅元裔蒙古出境,恢復舊疆。
11.
通“祲”。使盛大。
1.出自《文選·班固〈東都賦〉》天官景從,寢威盛容。
1.帝王的詔書﹑制令。
1.圣明。借指皇帝。
1.圣旨;皇帝的委命。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謀劃。
1.皇帝的思慮。
1.指皇宮。
1.謂帝王的游賞。
2.帝王的賞識﹑贊賞。
1.皇帝的命令﹑旨意。
1.指帝位。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親筆題字。
1.謂帝王的聽聞。
1.帝王車上懸掛的珠飾網簾。
1.帝王的威嚴。
1.帝王的儀仗﹑侍衛。
1.帝王所作之詩文。
1.指紫微垣。
2.借喻君王。
1.帝王的心意。
1.帝王所居宮室。
1.帝王的威嚴。亦喻指君王。
1.帝王舉行的宴會。
1.喻指帝王的恩澤。
1.帝王內宮。
1.帝王的儀仗。
2.帝王的儀容。
1.借指帝廷﹑君位。扆,帝王座后的屏風。
1.皇帝的旨意或話語。
1.亦作"宸游"。
2.帝王之巡游。
1.帝王所乘車。借指皇帝。
1.屋檐。比喻庇蔭。
2.指帝居。
1.指帝京。清吳長元有《宸垣識略》一書,所記皆當時京師之事。
1.指帝王的詩文。
1.對皇帝的敬稱。
1.帝王的眷注﹑恩寵。瞔,同"眷"。
1.皇帝的賞賜。
1.帝王的手札。
1.皇帝所作的詩文。
1.帝后之正位。
1.帝王的旨意。
1.帝王的心意。
2.偶沿用于稱國家最高領導。
1.帝京,京城。
1.謂帝王的注視﹑觀賞。
1.帝王的關注。
1.即知母。根狀莖可入藥。
1.草名。即五味子。
1.早安。清晨的問候語。
1.清晨散步。
1.早晩參拜。
1.見"晨妝"。
1.指雞清晨啼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