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書〉古代的一種長矛。
2.
名詞
大針;長針。
1.
兵器。形狀如刀,兩邊有刃。一說即矛。
1.出自《左傳·昭公二十七年》抽劍刺王,鈹交於胸。
2.出自《文選·左思〈吳都賦〉》羽族以觜距為刀鈹,毛群以齒角為矛鋏。
3.出自《發白馬》詩弓韜不復挽,劍衣恒露鈹。
4.出自《覽古》詩子胥烹吳鼎,文種斷越鈹。
5.出自《急就篇》钑戟鈹镕劍鐔??。
2.
針砭用的長針。
1.出自《說文·金部》鈹,大針也。
2.出自《俗書刊誤·俗用雜字》大針曰鈹(音披)。
3.
刺破。
1.出自《新論·利害》瘕疾填胸而不敢鈹,蠆尾螫跗而不敢斫。
2.出自《隋唐嘉話》因鈹面鑿骨,置楔於其間,骨裂開寸余,抽出箭鏃。
3.出自《招北客文》中國之人兮,或流落於其中,豈知掘鼠茹雪以為食,終當鈹其足而累其胸。
4.
通“披”。紛亂。
1.出自《荀子·正名》疾養凔熱,滑鈹輕重,以形體異。
1.已有婚約的雙方,女方是男方的未婚妻。
1.沒有。
1.舊指女子未成年。
1.沒有來得及。
2.不曾涉及。
1.無窮遠處;沒有期限。
2.未到盡頭;未達極點。
3.沒有停止。
4.謂尚未疲困。
1.猶未遇。
1.《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離上坎下。
2.未成,沒有成功。
3.渡河未到岸或尚未渡河。
4.未得到救助。
1.未成家。指男子未婚。
1.謂未到其時。
2.書信中習用語。指未相見期間;別后。
1.說不定;不一定。
1.沒有完成的志向。
1.見"未渠央"。
1.還沒有經法院判決定罪的人犯。
1.不可。
2.未必可以。
1.不可過分指責﹑非難。表示雖有缺點,但宜原諒。
1.謂兩者相差很大,不能相提并論。
1.沒有到來;不來。
2.謂尚未發生。
3.佛教語。指來生,來世。
4.將來。
5.指將來的光景。 6.即將到來。
1.二十世紀初形成于意大利的一種畫派。主要特點在于表現現代機械文明的飛快的速度和激烈的運動,在畫面上為了特別強調時間的感覺而破壞了現實的形象,形式離奇,難于理解。
1.佛教語。來生;來世。
1.佛教語。來生,來世。
研究未來的綜合性學科。主要研究現代工業和科學技術發展對人類社會帶來的影響,探索未來幾十年社會的發展前景。研究范圍涉及人類社會的各個領域。具有世界性、高度綜合性、遠期戰略性的特征。
1.現代文藝思潮之一。1909年意大利馬利奈蒂倡始。1911年至1915年廣泛流行于意大利。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傳布于歐洲各國。以尼采﹑柏格森哲學為根據,認為未來的藝術應具有"現代感覺",并主張表現藝術家進行創作時的所謂"心境的并發性"。
1.不到年老就已衰弱;年紀不大而精神衰頹。
1.沒有完畢;沒有結束。
2.猶無窮盡。
3.不懂得,不明白。
1.指尚未解決的案件或有爭議﹑有糾紛的事情。
1.亦作"未了緣"。
2.佛教謂此生沒有了卻的因緣。
1.見"未了因"。
1.束發。指年少時。
1.控扼,扼制。
2.指交通要沖之地。
1.猶言牽線撮合。
2.聯結。
1.連接會合。
1.亦作"綰結"。
2.謂盤繞發髻。
1.古時孩童束發為兩髻,形狀如角,故以"綰角兒"借指童年。
1.猶延納。
1.統領;掌握。
1.猶挽手。
1.纏縛。
1.掌握。
1.綰束,盤繞成結。
1.系結組綬。謂佩掛官印。
1.形容心情奮激。
1.郁結。謂思積于中而不得發泄。
1.語本《國語.晉語二》"﹝優施﹞乃歌曰'暇豫之吾吾,不如鳥烏,人皆集于苑,己獨集于枯。'里克笑曰'何謂苑?何謂枯?'優施曰'其母為夫人,其子為君,可不謂苑乎?其母既死,其子又有謗,可不謂枯乎?枯且有傷。'"后以"菀枯"指榮枯。亦喻指榮辱﹑優劣等。
1.猶言榮辱盛衰。
1.語出《詩.小雅.菀柳》"有菀者柳,不尚息焉。"后以"菀柳"指枝葉茂盛的柳樹。
1.苑牧,放飼動物的苑囿。菀,通"苑"。
1.枯萎。菀,通"苑"。
1.蠶神名。
1.猶屈辱。
1.日西斜;日將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