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礟”。亦作“礮”。
2.
兵器的一種。本是用來發射石彈的機械裝置,后發展成為金屬管狀火器,用火藥發射金屬彈頭。參見“炮”。
1.出自《善哉行·我徂》發砲若雷,吐氣成雨。
2.出自《元史·工藝傳·亦思馬因》亦思馬因相地勢,置砲于城東南隅,重一百五十斤,機發,聲震天地,所擊無不摧陷。
3.出自《智囊補·兵智·火老鴉》流賊劉七等舟泊狼山下,蘇人有應募獻計用火攻,其名火老鴉,藏藥及火于??,水中發之。
4.出自《續資治通鑒·宋度宗咸淳九年》未幾,阿爾哈雅率總帥索多等移破樊工具以向襄陽,一??中其譙樓,聲如震雷。
5.出自《明史·兵志四》古所謂炮,皆以機發石。元初得西域炮,攻金蔡州城,始用火。
6.出自《陳夷務疏》今夷船煤火未發,則莫能使行;炮須人運,而重不可舉。
3.
炮石。參見“砲石”。
1.出自《守城錄》金人廣列壘石砲座,尋碑石、磨盤、石羊虎為砲。
2.出自《老學庵筆記》近時陳規守安州,以泥為炮,城亦終不可下。
3.出自《牡丹亭·繕備》敢大金家早晚來無狀,打貼起砲箭旗槍。
4.
炮擊。
1.出自《圣武記》夏四月,我軍隔江炮壞方國安營灶。
2.出自《圣武記》炮沈其十余舟,生禽八百,散其脅從千有四百,獲牛馬器械無算。
5.
爆竹的簡稱。參見“砲粲”。
1.出自《牡丹亭·冥判》但點上格子眼,串出四萬八千三界,有漏人名,烏星砲粲。
6.
方言。量詞。多用于成堆成捆的東西。
1.出自《新華日報》春荒,是想象不到的嚴重。坡里的霜桑葉被掃來吃光了……連蠶沙(喂蠶剩下的桑葉梗和蠶屎)都賣到二十元一砲(二十五斤)。
1.兩手相重,兩足相疊,不敢有所舉動。形容十分恐懼的樣子。
1.重兵戍守。
1.既重且繁。
又稱氧化氘”。重氫(d)和氧的化合物。化學式d2o。熔點為382℃,沸點為10142℃,密度為1105克/厘米3,都略高于普通水。約占普通水的0015%。一般可采用電解、蒸餾和化學交換等方法從普通水中提取。可用作原子反應堆中的中子減速劑,也是制取重氫的原料。
1.謂從重征稅。
2.指苛重的租稅。
1.稻名。
1.謂寶愛自身,不肯輕易而死。
1.謂雙層竹編的衣箱。
1.佛教語。說經義之后,再作偈頌,申說前義。也稱重頌偈或應頌。
1.指喪服。因衣與裳皆為白色,故稱。
1.次年。
1.猶幽深。
1.曾孫,孫子的兒子。也叫重孫子。
曾孫;孫子的兒子。
1.孫子的女兒。
1.指深宮。
1.亦作"重儓"。奴婢的奴婢。
2.用以比喻同類事物中最低下者。
3.復瓣的花。
4.指同一枝上開出的兩朵花。
5.藥草名。玄參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一.玄參》。 6.藥草名。蚤休的別名。
1.即重臺履。
1.古代婦女穿的高底鞋,始于南朝宋。
1.見"重臺"。
1.謂隔水蒸煮。
1.指樓房。
2.指祖父母。
3.道教語。咽喉的別名。
1.豐厚的財物。
1.猶高天。
1.指重罪的律條。
聽覺不靈敏眼暗頭旋耳重聽|爺爺重聽,得大聲說。
1.謂一物二名。
1.猶童童。樹木枝葉下垂覆蓋貌。
1.見"重瞳子"。
1.重瞳子。
2.泛指帝王的眼睛。
3.代稱虞舜或項羽。(1)代稱舜。唐李白《遠別離》詩"或言堯幽囚,舜野死,九疑連綿皆相似,重瞳孤墳竟何是。"清厲鶚《一半兒.上虞百官江口舜廟》曲"重瞳此地有遺苗,野廟空江玉座銷。"(2)代稱項羽。清錢謙益《徐州雜題》詩之二"重瞳遺跡已冥冥,戲馬臺前鬼火青。十丈黃樓臨泗水,行人猶說霸王廳。"清周龍藻《大墻上蒿行》"亞父好竒策,終被重瞳誤。"(3)比喻像舜一樣的圣明天子。宋文瑩《玉壺清話》卷四"﹝楊大年﹞以詩貽館中諸公曰'聞戴宮花滿鬢紅,上林絲管侍重瞳。'"明邵璨《香囊記.瓊林》"三策獻重瞳,獨占鰲頭圣恩重。"
1.重瞳子。
1.亦作"重童子"。
2.謂目中有兩個瞳人。舊時認為是一種異相﹑貴相。
1.詞曲用語。詞的上下片節拍完全相同的稱重頭;散曲中以同一曲調重復填寫幾遍﹑幾十遍,甚至百遍的亦稱重頭。這種形式,大都用來合述一事,或分詠各事,也有用來演述故事的,如以一百首《小桃紅》來詠唱《西廂》故事等。
2.猶從頭。
1.指唱工和做工很重的戲。亦常用作比喻。
1.猶推重。
重大的委托才疏學淺,恐負重托。
1.重新完聚。
①很大的名聲;崇高的聲望重望高名|重望兩朝推。②很大的期望肩負重望。
1.擁有崇高的名望。
1.二道水灣。
1.層層包圍。
1.一層又一層帷幔。
1.猶難違。
1.重重宮門。指深宮。
2.閨門。
3.舊稱父母或祖父母。
1.重要職位,高位。
1.兩種以上菜肴。
1.深畏,十分害怕。
1.指對往事的重新回憶。
1.比喻重新經歷或回憶過去的事情。
1.謂再做以前曾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