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逼迫;強迫。
2.
形容詞
急;急促。
3.
動詞
接近。
1.
亦作“廹”。
2.
逼迫;強迫。
1.出自《左傳·哀公十五年》﹝孔伯姬﹞迫孔悝於廁,強盟之。
2.出自《賊退示官吏》詩今彼征斂者,迫之如火煎。
3.出自《銅墻鐵壁》胡匪軍官拿槍迫著士兵們胳膊套胳膊過河。
3.
催促。
1.出自《戲題王宰畫山水圖歌》十日畫一水,五日畫一石。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跡。
4.
緊迫;急迫。
1.出自《史記·項羽本紀》﹝樊噲﹞曰:“此迫矣!臣請入,與之同命?!?/p>
2.出自《西廂記》賊圍之甚迫,夫人慌了,和長老商議。
3.出自《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詞多少事,從來急,天地轉,光陰迫。
5.
狹窄。
1.出自《后漢書·竇融傳》當今西州地埶局迫,人兵離散,易以輔人,難以自建。
2.出自《華陽國志·蜀志》﹝漢安縣﹞土地雖迫,山水特美好。
3.出自《與祖擇之書》間或悱然動于事而出于詞,以警戒其躬,若施于友朋,褊迫陋庳,非敢謂之文也。
6.
困厄;窘迫。
1.出自《韓非子·存韓》夫韓嘗一背秦而國迫地侵,兵弱至今。
2.出自《文選·謝靈運〈南樓中望所遲客〉詩》杳杳日西頹,漫漫長路迫。
3.出自《書信集·致徐懋庸》對于“光華”,我是一絲的同情也沒有,他們就利用別人的同情和窮迫的。
7.
謂烘烤。
1.出自《唐語林·補遺二》時豪家食次,起羊肉一斤,層布于巨胡餅,隔中以椒豉,潤以酥,入爐迫之。
2.出自《志雅堂雜鈔·圖畫碑帖》玉爐一枚,其文云龍,蓋思陵舊物也。惜乎經火迫壞了。
8.
閉,籠罩。
1.出自《史記·周本紀》陽伏而不能出,陰迫而不能蒸,於是有地震。
9.
逼近;接近。
1.出自《韓非子·亡征》恃交援而簡近鄰,怙強大之救,而侮所迫之國者,可亡也。
2.出自《景福殿賦》遠而望之,若摛朱霞而耀天文;迫而察之,若仰崇山而戴垂云。
3.出自《舊唐書·列女傳·楊紹宗妻王氏》年迫桑榆,筋力衰謝。
4.出自《敵后日記摘抄·一九四二年七月十四日》迫午飯,去人回,告知陳軍長約三時至彼處。
1.瘧疾。用于口語。
1.侵犯并消滅。
1.侵害污蔑,誣害。
1.亦作"侵侔"。亦作"侵蛑"。
2.侵害掠奪。
1.見"侵牟"。
1.亦作"侵橈"。
2.侵擾,干擾。
3.謂侵奪騷擾。
1.侵擾煩惱。
1.侵吞,侵沒。
1.逐漸損害。
1.侵凌殘害。
1.侵占挪用。
1.侵擾背叛。亦指侵擾背叛的集團。
1.侵犯逼迫。
2.促迫。
1.侵害欺凌。
2.侵吞欺騙。
1.侵占竊據;侵吞竊取。
1.稠密交迭貌。
2.頻繁貌。
3.漸漸。
1.見"侵驅"。
1.侵奪掠取。
1.感染。
1.侵擾。
1.見"侵撓"。
1.侵犯騷擾;干擾;擾亂。
1.凌辱。
1.越境進犯。
2.(外來的或有害的事物)進入內部。
1.迫害殺戮。
1.侵犯傷害。
逐漸地破壞或腐蝕巖石經自然侵蝕風化|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蝕。
1.侵占吞食。
1.侵占吞并;侵害。
1.侵占,侵吞。
1.逼近云天。極言其高。
1.侵占的田地。
1.侵犯奔突,橫沖直撞地進犯。
1.圍棋術語。謂投子侵入對方勢力范圍并占據多數空點。
2.用武力吞并別國或占有其部分領土。
3.非法占有公物或他人之物。
1.入夜,傍晩。
1.侵害而使受冤枉。
1.謂擅權欺罔。
1.因侵職而造成混亂。
1.侵害誣蔑。
1.侵犯輕慢;侵害欺侮。
1.侵入襲擊;侵擾襲擊。
1.進犯攻陷。
1.侵奪;削奪。
1.拂曉。
1.侮弄。
1.拂曉。此時星尚未落,故云。
1.見"侵尋"。
1.入夜,夜晩。
1.見"侵軼"。
1.亦作"侵佚"。
2.侵犯襲擊。
3.謂越權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