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見“澎湃”。①形容波浪互相撞擊發出巨響的樣子。②比喻心情激蕩起伏。③比喻氣勢浩大雄偉。
2.
見“滂湃”。形容水勢浩大。
1.
見“澎湃”。波浪相互沖擊。
1.出自《藝文類聚》驚濤暴駭,騰踴澎湃。
2.出自《君山祠》詩風濤澎湃魚龍舞,棟宇崢嶸燕雀遷。
3.出自《石鐘山記》大聲發於水上……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淺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為此也。
4.出自《黃河之水天上來》想到黃河,一時間眼底涌現出更多的河流,翻騰澎湃。
2.
見“澎湃”。引申為沖擊。
1.出自《大同書》萬舟如覆葉,浮尸如泛蟻,隨流漂蕩,聽風澎湃。
3.
見“澎湃”。水波相擊等聲。
1.出自《琴賦》瀄汩澎湃,蜿蟺相糾。
2.出自《送惠師》詩微風吹木石,澎湃聞韶鈞。
3.出自《奈何天·形變》人聲澎湃,有何奇怪!
4.出自《餓鄉紀程》澎湃的輪機聲,怒號的風雪聲,好一似千軍萬馬奔騰猛進。
4.
見“澎湃”。形容聲勢浩大。
1.出自《聞韓事有感和鈍根韻》來日潮流愈澎湃,怕看大地走兵車。
2.出自《就目前創作中的幾個問題答〈人民文學〉編者問》一方面把帶有夸大和想象性質的熱情澎湃的作品看成是雜草;另一方面,對現實的看法也被局限了。
3.出自《滅亡》李冷一到上海,就受到逐漸澎湃起來的新思潮底洗禮。
5.
見“湃湃”。波浪相擊聲。
1.出自《又次前韻贈賈耘老》仙壇古洞不可到,空聽余瀾鳴湃湃。
1.聲量宏大。
1.水清澈貌。
1.見"泓澄"。
1.水深廣貌。比喻學問淵博。
1.深邃貌。
2.水深滿貌。
3.水清澈貌。
1.猶深邃。
1.水深貌。
2.比喻思想深邃。
1.深而遠。
2.指意義深長奧妙。
1.陶泓﹑毛穎為唐韓愈《毛穎傳》中虛擬的人物,暗指硯與筆◇遂以"泓穎"借指筆硯。
1.博大深奧。
1.大筆。比喻擅長寫文章。
1.洪福庇蔭。
1.廣開。
1.巨風。
1.波濤,大波浪。
2.古臺名。
1.高尚的節操。
1.大雨。
1.古池塘名。
(聲音等)大~的回聲。
1.相通。
1.江西省南昌市的別稱。隋﹑唐﹑宋時南昌為洪州治所,唐初曾在此設都督府,因以得名。
北美洲國家。在中美洲地區北部,臨加勒比和太平洋。面積1121萬平方千米。人口534萬(1993年)。首都特古西加爾巴。除沿海平原外,均為山地高原。熱帶氣候,農業國。主要出口香蕉、咖啡。
1.大恩。
1.大功。
1.(波濤)翻滾。
1.泛濫。
1.大法;楷模。
1.雄偉多彩。
河流在漲水期間達到最高點的水位。也指漲達最高水位的洪水。
大福氣~齊天。也作鴻福。
1.指天。古人認為天道廣大,無不覆被,故稱。
2.指帝王的恩澤。
1.粗大的樹干。
1.鴻溝。古運河名。秦末項羽與劉邦相爭,約以洪溝為界,西為漢,東為楚◇泛指界限。
1.大法。
1.大法,根本規范。
1.大河。古時多指黃河。
1.大貌。
2.形容聲音含混不清。
1.宏大的教化。古時歌頌帝王的套語。
1.大恩。
暫時性流水在山地溝谷出口處形成的扇形堆積地貌。多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區。中國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區的山麓。
1.大業。多指世代相襲的帝業。
1.洪門的別稱。詳"洪幫"。
1.洪門的武裝隊伍。
1.指天。
2.比喻國家政權。
1.大樹。
1.巨浪。
1.洪亮,響亮。
1.洪水。多雨后的大水。
(聲音)大;響亮~的回聲丨嗓音~。
1.偉大的功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