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屬性詞。女性的(跟“男”相對)。
2.
名詞
女兒。
3.
名詞
二十八宿之一,北方玄武七宿的第三宿。
4.
名詞
(Nǚ)姓。
1.
女性;女人。
1.出自《易·家人》女正位乎內,男正位乎外。
2.出自《荀子·非相》夫禽獸有父子而無父子之親;有牝牡而無男女之別。
3.出自《鹽鐵論·園池》夫男耕女績,天下之大業也。
4.出自《柳毅傳》女遂于襦間解書,再拜以進,東望愁泣,若不自勝。
5.出自《精衛石彈詞》青州歃血三奇女,費氏韓娥共一堆。
6.出自《子夜》從車廂下來一男一女,也進來了。
2.
指青年未婚女子。
1.出自《詩·周南·關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出自《登徒子好色賦》然此女登墻窺臣三年,至今未許也。
3.出自《中興樂》詞豆寇花繁煙艷深,丁香軟結同心。翠鬟女,相與,共淘金。
4.出自《聊齋志異·嬰寧》女過去數武,顧婢曰:“個兒郎目灼灼似賊!”
3.
指女兒。
1.出自《左傳·莊公二十七年》冬,杞伯姬來,歸寧也。凡諸侯之女,歸寧曰來,出曰來歸。
2.出自《后漢書·列女傳·曹世叔妻》扶風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之女也。
3.出自《遣悲懷》詩謝公最小偏憐女,自嫁黔婁百事乖。
4.出自《醒世恒言·三孝廉讓產立高名》朝中大臣探聽得許武尚未婚娶,多欲以女妻之者。
5.出自《駱駝祥子》打牌的人們似乎聽見他們父女吵嘴,可是舍不得分心看別的。
4.
柔、弱的。參見“女桑”、“女好”。
1.出自《詩·豳風·七月》猗彼女桑。
2.出自《七發》女桑河柳,素葉紫莖。
3.出自《爾雅·釋木》女桑,桋桑。
4.出自《九昭》飄女桑之季葉兮,哀弱喪之便娟。
5.出自《荀子·賦》此夫身女好而頭馬首者與?
5.
指動物中的雌性。參見“女貓”。
1.出自《太平廣記》彧之家畜一女貓,常往來紹家捕鼠。
2.出自《日知錄·草驢女貓》山東河北人謂牝貓為女貓?!端鍟ね馄莳毠峦觽鳌罚骸柏埮蓙恚瑹o住宮中?!笔撬鍟r已有此語。
1.丈量土地。
2.謂計算土地。
1.裁定;裁斷。
2.商定;酌定。
1.酌情處罰。
1.酌量免除。
1.思量自己的本分。
1.酌量給予。
1.估量工程量的多少。
2.考核功績。
1.謂當差期滿。
1.官兵。
2.猶言部屬,仆從。
1.舊官制六部之一『尚書有常侍曹,主管丞相御史公卿之事。東漢改為吏曹,主選舉祠祀,后又改為選部。魏﹑晉以后稱吏部,置尚書等官,主管官吏任免﹑考課﹑升降﹑調動等事。班列次序,在其他各部之上。清末廢,并其職掌于內閣。參閱《通典.職官五》。
2.指南朝齊謝杋。杋曾為尚書吏部郎,故稱。
3.指唐韓愈~愈曾為吏部侍郎,故稱。
1.古官名。東漢置吏部郎中,主管選舉?;蚍Q為"吏部郎"◇代因之。
1.《晉書.畢卓傳》"﹝卓﹞太興末,為吏部郎,常飲酒廢職。比舍郎釀熟,卓因醉夜至其甕間盜飲之,為掌酒者所縛,明旦視之,乃畢吏部也,遽釋其縛。"后因謂飲酒廢事為"吏部眠"。
1.為政的才能。
2.指有為政才能的人。
1.為政的才干。
1.官署名。東漢置,掌管選舉﹑祠祀之事◇改為選部,魏晉以后改稱吏部。參閱《通典.職官五》。
2.泛指官吏。
1.隨從的士卒。
1.作官的道路。
2.為政之道。
1.元﹑明﹑清府縣的吏員。
1.朝鮮從七世紀新羅時代至二十世紀初李朝末年所用的一種漢語朝鮮語混合文字。形式上都是漢字,文句中實詞多用漢語,虛詞多用朝鮮語(以漢字記音),句法從朝鮮語。
1.公文。
1.指吏胥的弊害。
1.猶吏隱。
1.官吏的員額。
1.官府的法令。
1.為政的方略。
1.唐宋時中書省﹑門下省均設吏房。掌官吏任免﹑升降﹑賞罰及差官文書等事。參閱《新唐書.百官志一》﹑《宋史.職官志一》。
1.官吏的俸祿。
1.亦作"吏干"。
2.為政的才干。
1.指祠官。古代掌管祭祀﹑祠廟的官員。
1.官吏之家。
1.官吏的節操。
1.古代官吏所戴的帽子。借指官職。
1.官署名。明清設吏﹑戶﹑禮﹑兵﹑刑﹑工六科給事中,掌侍從﹑規諫﹑補闕﹑拾遺和稽察六部百司之事。明初屬通政司,清屬都察院。
1.對官吏政績的考核。
1.指為政之道。
2.指官吏理事的才能。
1.指胥吏和仆役。
1.官吏的俸祿。
2.指吏祿制度。
3.官吏的祿位。
1.仕宦門第。
1.官吏與庶民。
1.古官名。元于儒學提舉司及各州設吏目為參佐官。明之翰林院﹑太常寺﹑太醫院,留守﹑安撫﹑招討﹑市舶﹑鹽課諸司及都指揮司﹑各長官司﹑各千戶所﹑各州均有設置。清唯太醫院﹑五城兵馬司及各州置之。其職除太醫院吏目與醫士類似外,其余或掌文書,或佐理刑獄及官署事務。
1.為政的才能。
1.官吏的氣勢。
1.指官府中的胥吏或差役。
2.泛指當官的人。
3.官吏與庶民。
1.官吏和將士。
1.官吏居住或辦公的房子。
1.猶言官兵。
2.泛指官府屬吏。
1.政事,官務。
2.指刑獄之事。
1.官吏的勢力。
1.官府的文書。
2.指吏部尚書。
3.指秘書之類人員。
1.為政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