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記事或記賬的本子。
2.
名詞
文狀;狀子。
3.
名詞
(Bù)姓。
1.
冊籍;記載用的本子。
1.出自《漢書·張釋之傳》﹝釋之﹞從行,上登虎圈,問上林尉禽獸簿,十余問,尉左右視,盡不能對。
2.出自《國故論衡·文學總略》書籍名簿,亦名為專。
2.
登錄;記入冊籍。
1.出自《魏書·太祖紀》簿其珍寶畜產,名馬三十余萬匹,牛羊四百余萬頭。
2.出自《南齊書·周山圖傳》盜發桓溫冢,大獲寶物。客竊取以遺山圖,山圖不受,簿以還官。
3.出自《新唐書·唐儉傳》盡簿懷恩貲產賜儉。
4.出自《〈金石錄〉后序》收書既成,歸來堂起書庫大櫥,簿甲乙,置書冊。
3.
文書。
1.出自《因論·訊氓》今爾曹之來也,欣欣然似恐后者,其聞有勞徠之簿歟,蠲復之條歟,振贍之格歟?
4.
指記錄審問材料或罪人供詞的文狀。
1.出自《史記·李將軍列傳》大將軍使長史急責廣之幕府對簿。
5.
手板;朝笏。
1.出自《三國志·蜀志·秦宓傳》宓以簿擊頰。
2.出自《答張徹》詩點綴簿上字,趨蹌閣前鈴。
6.
鹵簿。古代帝、后、王公、大臣等外出時的侍從儀仗。參見“鹵簿”。
1.出自《漢書·司馬相如傳上》鼓嚴簿,縱獵者。
2.出自《梁書·王僧孺傳》道遇中丞鹵簿,驅迫溝中。
7.
指資歷。
1.出自《漢書·翟方進傳》先是逢信已從高弟郡守歷京兆、太仆為衛尉矣,官簿皆在方進之右。
8.
官名。指主簿一類官職,因負責文書簿籍故多稱簿,歷朝皆有,如漢代的主簿,唐代的司簿、典簿、掌簿,亦簡稱簿。
1.出自《桯史?蘇衢人妖》余兄周伯以淳熙丙申召為太府簿。
1.亦作"亶州"。
2.島名。
1.黑色無光。
2.深沉。
1.垢污。
1.深黑貌。
1.黑煙。
1.黑貌。
1.封建時代在外的帥守監司,每月初一向皇帝上起居表,以代替朝參,謂之"旦表"。
1.朝霞。
1.指君王早朝聽政。
①天天豈若吾鄉鄰之旦旦有是哉。②至誠懇切的樣子信誓旦旦。③明亮的樣子離光旦旦。
1.即旦角。
1.佛教徒稱宿于旦過寮的行腳僧為"旦過僧"。因其夕來宿,過旦去,故稱。
1.指農歷初一之朝會。
1.白天與夜晚。
2.指終日。
1.戲曲角色。扮演婦女,有青衣﹑花旦﹑花衫﹑老旦﹑刀馬旦﹑武旦等區別,有時亦特指青衣﹑花旦。
1.即旦角。
1.戲曲中扮演小女仆的旦角。倈,小廝。
1.見"旦暮"。
1.太陽初出時;天亮時。
2.明天,第二天。
3.特指農歷初一日。
1.周公旦與召公奭的并稱。兩人都是周初功臣。
1.早晩。比喻短時間內。
1.朔望。即農歷每月的初一和十五。
2.周公旦與太公望的并稱。兩人均為周代之賢輔。
早晨和晚上,形容短時間危在旦夕|阿母為汝求,便復在旦夕。
1.猶旦夕。早晩;日常。昔,通"夕"。
1.漢許劭與其從兄靖有高名,喜論鄉黨人物,每月更其品題,人稱"月旦評"。見《后漢書.許劭傳》◇因以"旦月"謂品評人物。
1.即朝云。戰國楚懷王嘗游高唐﹐夢一婦人曰"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云﹐暮為行雨。"見戰國楚宋玉《高唐賦》。
連詞。只要是但凡見過熊貓的人,沒有一個不喜歡。
1.只要。
1.謂袒露上身,宰割牲畜。
1.漢魏時無伴奏歌曲名。
1.猶言只須。
1.古代儀仗隊中不鞴鞍韉以示備用的馬。
1.任憑。
1.只要是,凡是。
2.只是。用在后半句話里表示轉折。
1.法律條文中,于本文后,說明有例外情況或某種附加條件的文字。因句首常冠以"但"字,故名。亦借指正文之外附帶的說明。
1.僅此而已。謂不復深究或就此了事。
1.只愿,只希望。
1.狂放傲慢。
1.大力治理。
1.廣泛宣布。
1.謂無所阻礙之處。指天空。
生日(敬辭)五十誕辰|誕辰一百周年紀念。
1.荒誕不經之辭。
1.狂放不羈。
1.放蕩。
1.不正當的所得。
1.謂誕生賢德之人。
1.登上。誕﹐語助詞。
1.大降﹐厚降。
1.大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