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見“惛怓”。嘩亂,爭吵。
1.出自《詩·大雅·民勞》無縱詭隨,以謹惛怓。
2.
心亂。
1.出自《涂山禹廟》詩日暮失嗣心孔怓,祥狐候立風尾捎。
3.
見“怓怓”。形容喧嘩、爭吵。
1.出自《詩·大雅·民勞》以謹惛怓
2.出自《〈照玄上人詩集〉序》惛惛怓怓,此倡彼和。
1.草名。相傳此草葉中有蟲化蚊﹐故稱。
1.即蚊子樹。
1.亦作"蚊母鳥"。
2.即夜鷹。晝伏夜出﹐捕食蚊虻。舊時以為此鳥吐蚊﹐故名。
1.常綠喬木名。產(chǎn)于我國和日本。樹上生蟲癭﹐故稱。
1.亦作"螡蚋"。
2.蚊子。
3.比喻壞人。
1.蚊子。
1.蚊子于傍晚時成群集飛﹐如人的趕集﹐故稱。
1.亦作"蟫首"。
2.比喻細微的事物。
1.即蚊子樹。
1.比喻力量雖微卻愿擔起重任。
1.含有藥料﹐燃著后可以熏死或趕跑蚊蟲的香。
1.蚊蟲集飛發(fā)出的聲音。
1.見"蚊煙"。
1.即蚊香。
1.蚊蟲螞蟻。比喻壞人。
1.蚊蟲的翅膀。比喻極小的事物。
1.蚊子振翅所發(fā)出的聲音。
1.亦作"蚊蠅"。
2.蚊蟲蒼蠅。亦喻紛擾的世情。
1.猶言蚊群。
1.驅(qū)趕蚊蟲的拂子。古時以麈尾做成﹐故稱。
1.昆蟲。雄蚊吸食花果液汁;雌蚊吸血﹐能傳播瘧疾﹑絲蟲病和流行性乙型腦炎等疾病。
2.蚊子船的簡稱。
1.即小炮艇。船身極小﹐故稱。
1.即蚊子樹。
1.樹木名。相傳此樹所結(jié)果實熟﹐蚊自中出﹐故名。
1.形如傘蓋的云煙。
1.五色祥云。
2.喻石紋。
1.皮膚受凍坼裂和生凍瘡。
1.香氣濃郁貌。
1.鳥名。
1.猶刎頸。
1.割脖子,自殺。
2.指刎頸交。
生死與共的朋友兩人相與為刎頸交。
1.以接吻告別。
1.獸頭,屋脊上的一種裝飾物。
1.口瘡。
1.猶口舌。借指物議。
1.口與筆。指口辯與文才。
像雙唇閉合。比喻兩相符合裂縫的缺口吻合|實地調(diào)查與文獻記錄吻合。
1.某些昆蟲﹑軟體動物的嘴和觸角。常用來比喻虛名微利。
2.特指嘴。
3.口邊;嘴角。
1.猶閉口。
1.象聲詞。猶言唿喇喇。
1.利口之輩。
1.植物名。即鉤吻。野葛。蔓生,藤色赤,節(jié)粗,葉圓有尖,花黃細。
1.指善謔利口的儒生。
1.口和舌。
1.獸頭﹐屋脊上的一種裝飾物。
1.謂用口吹奏。
2.猶吻吸。
1.擦眼淚。
1.裝飾;修飾。
1.揩,擦。
2.猶掩飾。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