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書〉死。也作沒。
1.
亦作“圽”。亦作“歾”。亦作“歿”。
2.
死;去世。
1.出自《國語·晉語四》管仲歿矣,多讒在側(cè)。
2.出自《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伯樂既歿兮,驥將焉程兮?
3.出自《周書·鄭孝穆傳》父叔四人并早歿。
4.出自《紅樓夢》〔賈敬〕系道教中吞金服砂,燒脹而歿。
3.
終;終了。
1.出自《國語·晉語七》公使祁午為軍尉,歿平公,軍無秕政。
2.出自《墨子·非命上》古者湯封於亳……諸侯與之,百姓親之,賢士歸之。未歿其世,而王天下,政諸侯。
4.
消滅。
1.出自《后漢書·耿恭傳》恭遣司馬將兵三百人救之,道逢匈奴騎多,皆為所歿。
5.
通“沒”。隱沒;淪沒。
1.出自《安州應(yīng)城玉女湯作》詩神女歿幽境,湯池流大川。
2.出自《南柯太守傳》因歿虜中,不知存亡。
3.出自《固山貝子平浙紀(jì)略》顧山賊已掃,而海寇尚不時出歿。
6.
通“刎”。
1.出自《呂氏春秋·上德》徐弱曰:“若夫子之言,弱請先死以除路。”還歿頭前於孟勝。
2.出自《雙劍誃諸子新證·呂氏春秋二》歿之言刎也。
3.出自《離俗》〔賓卑聚〕每朝與其友俱立乎衢,三日不得,卻而自歿。
1.佛教禪宗五家之一,唐代溈山靈佑禪師及其弟子仰山慧寂所創(chuàng)。因其先后在溈山(在今湖南省醴陵市)和仰山(在今江西省宜春縣)發(fā)揚(yáng)禪宗,自成一派,故名。至宋衰微。參閱《景德傳燈錄.靈佑禪師》。
1.溈山靈佑禪師印證之禪。
1.亦作"違礙"。
2.阻礙;使事情不能順利進(jìn)行。
3.指觸犯統(tǒng)治者的忌諱。
不順從違拗老人心意。
1.亦作"違憆"。
2.傲慢;不順從。
1.違抗。
1.謂雜亂失常。
違反;違拗違背大義|違背良心。
1.違背。倍,通"背"。
1.違背。
1.猶貶斥。
1.改變;變故。
1.違反;違抗。
2.離別。
1.放下武器。
1.謂不遵占卜所示。
1.亦作"違材"。
2.謂委屈其才能;屈才。
1.見"違才"。
1.違反常規(guī)﹑常情。
1.見"違傲"。
1.耽誤行程。
1.謬誤;差錯。
1.違背與順從。
2.猶言何去何從。
1.失誤;錯亂。
2.違反;不遵從。
1.猶去世。
1.違背懈怠。
1.違背正義。
1.違反道德。
1.失度,反常。
1.違背人的意愿而迫使改變。
1.違逆輕慢。
1.背離;有二心。
2.背叛者,有二心的人。
1.抵觸;矛盾。
1.違犯法規(guī)。
1.違反法規(guī),擾亂紀(jì)律。
亦稱非法行為”。違反現(xiàn)行法律規(guī)定的行為。違法行為中只有違反刑事法規(guī),應(yīng)受刑罰處罰的行為,才是犯罪。對一切違法行為,都要按其性質(zhì)和程度依法處理,必要時給予法律制裁。
不符合;不遵守違反原則|違反勞動紀(jì)律。
1.違反。
1.違背和觸犯。
1.違背法則。
1.是非。違,通"韙"。
2.悖逆。
1.背離﹑廢弛。
1.猶違拂。
1.見"違拂"。
1.亦作"違咈"。
2.違背,不順從。
1.違反,背棄。
2.相差;虧欠。
1.謂反復(fù)研充。違,通"回"。
1.違抗冒犯。
1.違反法律規(guī)定。
1.阻隔;隔絕。
1.違反,背離。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