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瞎了一只眼睛,后也泛指瞎了眼睛。
2.
動詞
〈書〉瞇著眼睛仔細看。
3.
形容詞
〈書〉渺小;微小。
1.
眼睛小。按,《正字通·目部》:“眇,目偏小不盲亦曰眇。”
1.出自《易·履》眇能視,跛能履。
2.出自《資治通鑒·唐僖宗中和三年》克用一目微眇,時人謂之“獨眼龍”。
2.
一目失明。
1.出自《谷梁傳·成公元年》季孫行父禿,晉郄克眇,衛(wèi)孫良夫跛,曹公子手僂,同時而聘於齊。
2.出自《三國志·魏志·陳思王植傳》﹝文帝﹞誅丁儀、丁廙并其男口
3.出自《飲冰室詩話》昔斯巴達人被圍,乞援於雅典,雅典人以一眇目跛足之學校教師應(yīng)之。
3.
指盲人。
1.出自《韓詩外傳》太平之時,無瘖、聾、跛、眇、??、蹇、侏儒、折短。
4.
諦視;細看。
1.出自《漢書·敘傳上》離婁眇目於豪分。
5.
遼遠;久遠。
1.出自《楚辭·九章·哀郢》心嬋媛而傷懷兮,眇不知其所跖。
2.出自《濟川賦》漫浩汗而難測,眇不睹其垠際。
3.出自《水經(jīng)注·泗水》年載誠眇,人情則近。
4.出自《相思怨》詩海水尚有涯,相思眇無畔。
6.
高。
1.出自《荀子·王制》彼王者不然,仁眇天下,義眇天下,威眇天下。
2.出自《論衡·別通》開戶內(nèi)光,坐高堂之上;眇升樓臺,窺四鄰之廷:人之所愿也。
3.出自《茶香室叢鈔·李郭同車》獨膺與林宗,共載簿笨車,上大槐坂,觀者數(shù)百人,引領(lǐng)望之,眇若松喬之在霄漢。
7.
細小;微末。
1.出自《莊子·德充符》眇乎小哉。
2.出自《陳書·世祖紀》龍圖寶歷,眇屬朕躬。
3.出自《賀誅吳元濟表》五十年間,三后貽顧,眇爾元濟,繼為兇妖。
8.
稀少;缺少。
1.出自《人物志·材理》由此論之,談而定理者眇矣。
2.出自《北征》詩靡靡逾阡陌,人煙眇蕭瑟。
9.
通“訬”。參見“眇勁”。輕捷有力。
1.出自《淮南子·修務(wù)訓》夫鼓舞者非柔縱,而木熙者非眇勁。
10.
謂兩眼皆失明。
1.出自《日喻》生而眇者不識日。
1.違反。
1.違反法典﹑法令。
2.謙詞。謂沒有聽到有教益的話。
1.違背制度﹑法規(guī)。
2.不聽節(jié)制。
1.違犯禁令。
1.違背義理﹑法則。
1.違反舊例。
1.亦作"違距"。
2.違抗;不服從。
1.見"違拒"。
違背抗拒違抗命令。
1.違反法令。
1.疏遠;闊別。
1.書信用語。離別;闊別。
1.錯誤;失實。
1.背離。
2.離別;分離。
1.違反禮儀。
1.違反常理。
1.舍去利欲而求取名聲。
1.違反常例。
2.體育比賽中指違反比賽規(guī)則。
1.違背。
2.抵觸;不一致。
3.乖謬;不合情理。
1.猶言依依惜別。
1.違背命令﹑法令。
1.違反律令。
1.謂不遵守禮法。
1.違抗怠慢。
1.舊指在官府當差的人耽誤了點卯。
1.違背盟約。
1.猶違反。
1.違背天命。
2.指違背命令。
1.南唐后主李煜被俘后的封號。
1.過失;謬誤。
1.避難。
1.違背阻撓。
1.違抗;不遵從。
1.猶隱匿。
1.過期不赴任。
1.違背農(nóng)時。
1.亦作"違畔"。
2.背叛。
1.見"違叛"。
1.失期。
1.離棄;丟棄。
1.拖欠。
1.避開強暴的,欺凌弱小的。
1.不侍奉父母。
1.短缺。
1.猶圍繞。
1.丟棄;拋舍。
過失;錯誤有違失則劾奏。
1.謂違背當時的形勢或時代的趨勢。
2.不合時令。
3.貽誤時機。
1.違背世俗常情,與眾不同。
1.去世。
2.避開塵世。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