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書〉遙遠。
1.
遙遠。指空間距離大。
1.出自《楚辭·九章·悲回風》藐蔓蔓之不可量兮,縹綿綿之不可紆
2.出自《贈士孫文始》詩雖則同域,邈其迥深。
3.出自《古風》吳水深萬丈,楚山邈千重。
4.出自《贈田子》詩山川緬以邈,歧路在須臾。
5.出自《蔡文姬》雁高飛呵邈難尋,空斷腸呵思愔愔。
2.
久遠。指時間長。
1.出自《楚辭·九章·懷沙》湯禹久遠兮,邈而不可慕。
2.出自《漢書·武帝紀》觀于周室,邈而無祀。
3.出自《北齊書·文苑傳序》大圣踵武,邈將千載。
4.出自《中國歷史研究法》如是遞遺遞襲,積數千年數萬年,雖到達尚邈無其期,要之與目的地之距離必日近一日。
3.
疏遠。
1.出自馬王堆漢墓帛書《戰國縱橫家書·蘇秦自梁獻書于燕王章(二)》齊王以燕為必侍(待)其??(弊)而功(攻)齊,未可解也。言者以臣□賤而邈于王矣。
4.
遠離。
1.出自《方言》邈,離也。
2.出自《嘨賦》邈姱俗而遺身,乃慷慨而長嘯。
3.出自《〈江文通集〉自序》十三而孤,邈過庭之訓。
4.出自《朝奉大夫致仕黃公墓志銘》昔君之來兮,友茲山而誰儔?今君之去兮,邈茲山乎何求?
5.
渺茫,模糊不清。
1.出自《水經注·河水四》按《地理志》曰:縣有堯山、首山祠,雷首山在南。事有似而非,非而是,千載眇邈,非所詳耳。
2.出自《文選·謝朓〈拜中軍記室辭隋王箋〉》況乃服義徒擁,歸志莫從,邈若墜雨,翩似秋蒂。
3.出自《送惠師》詩幽蹤邈難得,圣路嗟長堙。
4.出自《送鞠仲謀序》是歲余與生俱為御試所詘,胥別輦下,邈無音塵。
6.
高遠,超卓。
1.出自《彭城姜伯淮碑》邈矣先生,應天淑靈,孝友是備,上德是經。
2.出自《高士吟·柏成子高》俋俋耕不顧,斯情邈難儔。
3.出自《輔弼名對序》夫舜與三王,治殊而道邈。
7.
超越;勝過。
1.出自《文選·潘岳〈射雉賦〉》何調翰之喬桀,邈疇類而殊才。
2.出自《魏書·常景傳》其贊揚子云曰:“含光絕后彥,覃思邈前修。”
3.出自《疇人傳·李業興》伏維陛下道唯先天,功邈稽古。
8.
通“藐”。小看,輕視。
1.出自《校〈戰國策〉書錄》﹝秦始皇﹞遂燔燒《詩》《書》,坑殺儒士;上小堯舜,下邈三王。
2.出自《文選·陸機〈謝平原內史表〉》振景拔跡,顧邈同列。
3.出自《詠史》高眄邈四海,豪右何足陳!
9.
用同“貌”。描繪,摹寫。
1.出自《敦煌變文集·漢將王陵變文》詔太史官邈其夫人靈在金牌之上。
2.出自《好事近·西湖》詞山色雖言如畫,想畫時難邈。
3.出自《牡丹亭·寫真》有一個曾同笑,待想像生描著。再消詳邈入其中妙,則女孩家怕漏泄風情稿。
10.
用同“貌”。形狀;容貌。
1.出自《游嶺門山》詩千圻邈不同,萬嶺狀皆異。
2.出自《寄孫正之》詩邈癯心苦氣飄飄,長餓空林不可招。
11.
用同“冒”。
1.出自《金瓶梅詞話》向他身就扎了一刀子來,扎著軟肋,鮮血就邈出來。
1.忝受;承受。
1.謂貪婪而荒于政務。
1.見"叨蹬"。
1.亦作"叨登"。
2.嚕嗦;找麻煩。
1.及第的謙詞。
1.嘮叨;小聲絮叨。
1.形容聲音高而宏亮。
受到對方好處表示謝意時用的客套話。
1.貪婪卑鄙。
1.猶忝居。
1.謂占居不應有的職位。多用作自謙之詞。
1.平庸的人。
2.世間常人。
3.普通品種。
1.各種器物。
2.指平庸的人。
1.平凡輕賤。
1.凡人的情感欲望。
1.非盜賊而因其他罪被拘禁的人。
①平常的人~瑣事。②指塵世的人(區別于‘神仙 ’)。
1.將帥及卒眾所乘之兵車。
1.見"凡?"。
1.平庸懦弱。
1.佛教語。謂未證道的僧人,對證道的圣僧而言。
1.宗子以外,凡嫡庶之殤皆謂之"凡殤"。
1.凡人之身;血肉之驅。
1.平常人的見識。亦指見識平常的人。
1.平庸的人。
石蠟和重油的混合物,半透明,半固態,淡黃色,精煉后成純白色。醫藥上用來制油膏,工業上用做防銹劑和潤滑劑。也叫礦脂。[英vaseline]
1.人世間。
不論什么事情~多跟群眾商量總有好處。
1.謂做任何事情,事先謀慮準備就會成功,否則就要失敗。
總括某個范圍內的一切~新生的事物總是在同舊事物的斗爭中成長起來的。
1.指五音的起首之音。《管子.地員》"凡將起五音,凡首,先主一而三之,四開以合九九。"尹知章注"凡首,謂音之總先也。"一說為風調,見章炳麟《管子馀義》。
1.平民;平常人。
1.猶總數。
平凡庸俗;平常不同~ㄧ流于~。
1.平庸微賤。
1.凡人的只能看見塵俗世界的眼睛。
1.凡人的重濁軀體。
1.見"凡胎濁骨"。
1.猶言俗體。指世俗流行的詩風。
1.常人的耳目。
1.指以尋常木材所制的琴。
1.猶言平常人。
1.塵凡的土地。
1.平凡微賤。
1.猶萬物。
2.猶凡人,普通人。
1.平庸低下。
平凡的音樂不同~ㄧ非同~。
1.平庸低賤。
僧道指對塵世的思念、留戀之心。
1.凡人的形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