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雜錄三十首 其七
雁翅城東涌怒濤,外洋水長蜑船高。莫言昨夜南風急,今日登盤有海蠔。
雁翅城東涌怒濤,外洋水長蜑船高。莫言昨夜南風急,今日登盤有海蠔。
寸絲不掛,赤肉猶存。
黃頭碧眼,叫屈無門。
我行荒草里,汝又入深村。
別是朱明一洞天
金芝瑤草尚依然
羅浮門戶深如許
靈跡曾傳葛稚川
惜別鷺門將卌載,海濱猶記閒行。弦歌不是舊時聲。長堤驚一瞥,惡浪故曾經。
南普陀前尋舊夢,對床風雨多情。朝暾旋上眼常青。高歌相慰藉,坐愛百花明。
新篇磊落夜光多,
奕奕翔鸞肯換鵝。
蠹簡漫憐金薤葉,
饑腸真飽玉山禾。
長留懷袖微風發,
苦憶梧桐疏雨過。
未許委心松菊徑,
怡顏且得向庭柯。
榆錢陣陣麥纖纖,
野菜花黃蝶易粘。
記送郎船溪水曲,
平蕪一點甑山尖。
六橋煙景最宜詩,
天竺飛來峰更奇。
好是蘇堤楊柳綠,
明朝載酒與君期。
神霄天子恢皇綱,重鐫閣帖煥寶章。干戈久忘熙陵績,圖書欲壓淳化藏。侍書著摹換鉤拓,太師京識新褫裝。太清危樓切霄漢,乙夜御覽回虹光。
大觀承平過星紀,宣和版蕩垂靖康。聲明文物歸松漢,翰林子墨炎昆岡。馳載唐碑失定武,氈裹周鼓殘岐陽。冊府秘閣俱已矣,長沙戲魚徒相望。
新絳燥筆改東庫,亮字損本來榷場。二府拜賜傳掌故,三館審定看堵墻。良常新銘不在世,羽陵舊蠹余幾行。君從何處購此本,右軍墨跡兼小王。
續帖真成廿卷羨,萬簽何似二本良。墨華晶光出匱紙,筆陣折抹生鋒芒。晴窗臨摹挾飛動,棐幾展玩鋪云肪。裂紋木直非剝損,檈痕銀錠誰低昂。
從今鑒定歸米薛,不收慰問嗤梁唐。但看鸞翱與鳳翥,焉用冷金并硬黃。嗚呼此本不易得,摩挲使我神慘傷。
自從京闕睹戎馬,又使館門淪滄桑。人間西清熸禁苑,天上東壁埋文昌。橐駝交跡踐竹素,牛馬漬汗沉縹緗。甲衣狼藉剔鈿錦,炮車迸裂窮琳瑯。
游家《蘭亭》填爨下,褚摹禊帖擲道旁。魯公《孝經》《麻姑》字,兒童插標叫市坊。卷軸遑惜三千富,款書寧數丈二長。白麻何處博青縹,碧箋翻喜歸黃腸。
奇哉一本獨完好,豈無六丁下取將。展卷俄驚褾識改,開奩先嗅古墨香。印縫無煩辨分剪,破體仍與論偏旁。何年瓦官閣鴟吻,有客山陰搜屋梁。
玉躞金題閟惜重,褚妍歐怪空煇煌。已堪唐陵比玉匣,重許漠室開珠囊。傷心《西升》失至寶,漫眼《東觀》欲發狂。吾家圓印銘忠孝,長依《書史》緘篋箱。
作歌無才繼《石鼓》,閣筆再拜朝墨皇。
昨夜春風入未央,競將新月試涂黃。自從玉輦看梅去,萬戶千門盡淡妝。
紛紛紅葉落深宮,敢恨恩無日再中。自是君王稀校獵,非緣賤妾怯當熊。
月向中秋俟,陰從一夕愆。望中孤老眼,暗里聳吟肩。燈婢深留照,桃笙冷廢眠。思兮在何許,有夢隔山川。
雨后涼雖在,秋中月遂孤。未妨疏狡兔,端恐失遺珠。屢起瞻云漢,還成候挈壺。清羸祇益苦,庭樹有棲烏。
已失連宵望,猶馀此夕謀。疏明時遞見,暗淡幸空休。無復丹梯意,居然四壁幽。有懷千萬種,都付一搔頭。
一灣流水碧,荒雪下祠門。
不見王孫釣,空傳漂母恩。
蒯通亦徒耳,相國更何言。
未爽千金約,黥彭莫并論。
病馀清骨鬢成霜,
慚負腰間郡組長。
等是君恩容臥治,
淮西何必減淮陽。
斯文宗主賴公歸
不使它楊僭等夷
四海聲名今大手
萬人辟易幾降旗
天方欲治將焉往
用不崇朝尚竊遲
整頓乾坤從小試
南州昔日洗潢池
田夫野老布長衫,
郊外相逢與共譚。
一把年華將望六,
九分春色又過三。
竹雞絕叫茶生筍,
梅子微酸酒熟藍。
流轉風光無間斷,
此身元與化功參。
明月幾時有,化為百東坡。文章壽比金石,眼底古人多。天上星官名姓,翠落峨眉山影。著手一摩挲。黨禁偶然百,塵劫幾番過。
隨朝直,同遠謫,未銷磨。此中空洞,無物棱角尚嵯峨。拈到如神詩筆,付與朝云拂拭,印印想婀娜。好事風流者,持此傲隨和。
桄榔亭畔,西風起、幾行雁字。正江樓、憑欄孤眺,玉山初紫。雙鬢且消梧水月,一樽不換涼州史。笑從來、手板對人低,而今始。
論宦跡,原非志。稱吏隱,誰言是。念世態浮沉,但須如此。美醞三升差足戀,不然腰折緣何事。再不然、向舊酒壚傍,尋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