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蟂磯次草泉心劉石門韻二首 其二
江上孤臣一片心,幾經漂沒水痕深。極憐撐住即從古,正恐崩頹或自今。蘚蝕秋螺殘老翠,蟂鳴春雨落空音。好攜雙鶴磯頭坐,明月中宵一朗吟。
江上孤臣一片心,幾經漂沒水痕深。極憐撐住即從古,正恐崩頹或自今。蘚蝕秋螺殘老翠,蟂鳴春雨落空音。好攜雙鶴磯頭坐,明月中宵一朗吟。
邪法如冰霜,正道若太陽。
杲日麗天無不照,冰霜仁消洋。
佛說三乘十二部,會來只是一醫方。
長年有病不尋藥,五千余卷枉施張。
魔王眷屬成群隊,朝夕巴歌作道場。
唯有普庵真實要,同音異口贊吾皇。
蚤聞天詔下江津,元是君王自賞音。
闊步穩登霄漢路,借留難副士民心。
緩歌共有留連意,別酒休辭瀲滟斟。
三節踵來公去后,空余離恨一江深。
斯洞名華景,累累乳石懸。虛崖疑月窟,絕頂瞰江湍。
巖底金仙寺,峰頭玉井蓮。地形居眾外,氣象偉無前。
徙杖觀初日,歸輿觸暝煙。蔽林排翠幄,封徑簇花鈿。
爽致資清賞,鐫題記昔年。猿啼聲應谷,云破月侵筵。
策蹇追華駟,鳴髇指墜鳶。誰人能畫此,為倩老龍眠。
衛公精爽故依然,陳跡凄涼不記年。
亭遠謾傳曾起草,樓高無復見籌邊。
新銘初勒風煙上,舊觀都忘歲月遷。
從此南徐矜勝概,美談留與后生傳。
仙李門闌秀氣鐘,二山朋盍玉為容。
晉人瀟灑坐連壁,杜老風流吟兩峰。
昆府煙霞浮幾席,藍田丘壑蘊心胸。
俯容列岫葭相倚,遙許它山石可攻。
光徹郡城翔白鷺,影搖江水照黃龍。
價高難把連城易,官冷聊將一谷供。
疑是璣衡臨處落,端如日月合時逢。
主賓對面成三友,伯仲摩云拱九重。
雁蕩浪夸鸞有侶,庾樓徒詫劍相從。
彩衣戲罷看山色,不似慈顏喜氣濃。
雙闕門高襲慶余,相望再世擁軺車。
清名益重先君子,遠俗爭看行秘書。
醫國十全姑小試,蠹民五瘴想先除。
炎州莫作經年計,狗監傳聞誦子虛。
俯仰區區類桔槔,訪幽尋勝自忘勞。
云峰一握天還近,雪徑千盤地最高。
支杖緩行真野逸,擁爐端坐或禪逃。
幽人未厭看游客,爛煮園蔬飯老饕。
詩翁高興動新晴,未踏湖山句已清。
領略風光初入眼,指麾泉石欲盱衡。
屢傳黼扆方圖舊,應有鋒車便趣行。
莫向苕溪戀行樂,葵心元向太陽傾。
仙掌秋容媚,銅樓曉色遲。
猗蘭成漢殿,苞竹入周詩。
鼎卜卿云合,郊禖彩仗移。
隆興乾道日,建武永平時。
詹事開新府,長秋綴舊儀。
禮經猶下問,易道本生知。
世子家為法,文王我所師。
誕彌重海潤,清賞一天慈。
九月黃金蕊,千齡白玉巵。
遙聞三殿喜,高頌走天涯。
卻趁秋旻別九韶,扶胥直下聽風謠。
瀾翻對酒還終夕,火急催詩在詰朝。
南國更逢陶令菊,西江莫捍楚人樵。
自應幕下文書少,節制如今屬漢軺。
桃花流水是家鄉,洛下才名四十強。
自有赤松堪辟谷,那能白首更為郎。
案頭貝葉忘言久,江上莼羹引興長。
解后卻成香火社,好將詩句細商量。
自從達解本心光,陳見解者希相許。
今蒙大士墜名香,妙明寂照揮倫楮。
清風匝地意何窮,自這賢儒誰伴侶。
自傷嗟,憑誰語,若問吾男歸何處。
普庵達本不曾生,水月空花無實據。
不離當處常湛然,覓即知君不可取。
此靈都是祖宗因,因果歷然隨誰聚。
如今依舊復來生,何必自迷求解注。
今古誰曾得久長,唯有法身鎮常住。
不消追拔與看經,三界唯心須了義。
幽窗射明月,寂寞閑素琴。
朱弦不改調,撫弄無好音。
文衣襲綠綺,明徽鈿黃金。
君恩一朝異,對此千恨深。
茲堂雖不華,三面受山色。
直東接溟海,云霧時振翮。
幾年蕪穢深,一日洞天折。
悠然舒嘯中,自得仁所宅。
浮生難百歲,能得幾日月。
漸缺口中牙,將衰鬢邊發。
人情不久長,翻手成胡越。
急急早歸來,從今好休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