崤關行
晨行崤關道,此道一何難。曾陵高不極,脩坂回郁盤。
季冬十二月,時節正嚴寒。馬啼踐霜雪,車轍帶岡巒。
淩澌正堅冱,河水無汍瀾。通逵結凍溜,改徑陟巑岏。
四望少煙火,鳥路俯鴻磐。悲風號古水,響入玄云端。
居人盡塞向,行者為槃跚。野狼嘯昏侶,饑雁短晚翰。
迢迢村郭遠,行行未解鞍。凜凜歲方晏,去去程猶寬。
勞歌以詠志,釋此越鄉嘆。
晨行崤關道,此道一何難。曾陵高不極,脩坂回郁盤。
季冬十二月,時節正嚴寒。馬啼踐霜雪,車轍帶岡巒。
淩澌正堅冱,河水無汍瀾。通逵結凍溜,改徑陟巑岏。
四望少煙火,鳥路俯鴻磐。悲風號古水,響入玄云端。
居人盡塞向,行者為槃跚。野狼嘯昏侶,饑雁短晚翰。
迢迢村郭遠,行行未解鞍。凜凜歲方晏,去去程猶寬。
勞歌以詠志,釋此越鄉嘆。
清晨行走在崤關的道路上,這道路是多么艱難啊。重疊的山陵高不可測,漫長的山坡迂回盤繞。正值十二月寒冬,時節一片嚴寒。馬蹄踏在霜雪之上,車轍印里帶著山岡。流動的冰凌凝結成堅冰,河面上沒有波瀾。大路結滿冰溜,改走小徑攀登高峻的山峰。四下望去很少見到煙火,鳥雀飛行的路徑下是盤旋的鴻雁。悲風在古老的河水上呼嘯,聲響直入濃云之巔。居民都堵塞了朝北的窗戶,行路人步履蹣跚。野狼呼喚著黃昏的同伴,饑餓的大雁撲騰著短小的翅膀。村落還在遙遠的前方,一路行走仍未解下馬鞍。一年將盡寒氣刺骨,前方的路程依然漫長。唱一首勞歌來抒發心志,以此消解離鄉的愁嘆。
曾陵:同“層陵”,重疊的山陵。
脩坂(xiū bǎn):長坡;脩,同“修”,長。坂,山坡。
季冬:冬季的第三個月,即農歷十二月。
淩澌(líng sī):流動的冰凌。
冱(hù):凍結。
汍瀾(wán lán):水勢起伏的樣子。
通逵(kuí):大路。
巑岏(cuán wán):形容山高峻的樣子。
玄云:濃黑的云。
塞向:堵塞朝北的窗戶(古代房屋北窗為寒風入口)。
槃跚(pán shān):同“蹣跚”,行走緩慢不穩的樣子。
歲方晏:一年將盡;晏,晚。
崤關為古代中原通往關中的重要關隘,地勢險峻。詩中“季冬十二月”“正嚴寒”等細節,推測為詩人冬季經崤關時所作。或因赴任、游歷等行旅需求,目睹關道艱難與寒冬苦況,遂作此詩記錄行役之苦與思鄉之情。
全詩以“難”字貫穿,通過描寫崤關冬行的道路險峻、氣候嚴寒、環境荒寂,展現古代交通之艱;結尾“勞歌詠志”“釋越鄉嘆”點明主旨,將旅途艱辛與思鄉之情結合,具有現實關懷與情感深度。
星漢曾聞犯斗槎,遠游真臥白鷗沙。康侯疏草傳天下,蘇軾才名重越淮。一榻醉同清海月,幾年吟傍刺桐花。上林奏賦思供奉,會見金莖賜露華。
澄江落木雁南飛,露靜臺空月正輝。久客豈堪秋又暮,故鄉應有夢先歸。猿啼湞峽晴嵐合,梅引庾關曉徑微。一別未須苦離索,五云紅日待相依。
曾攀玉李青冥上,
亦摘蟠桃縹緲邊。
定是三生有靈骨,
謫歸猶作荔支仙。
昨升系舟山,試望雁門塞。巀嶪陣云黑,勢與玄岳配。
及茲赴谷口,局步入煙靄。曲曲山根盤,層層蒼壁對。
嵐光自摩蕩,巖壑遞明晦。古雪滋陰崖,新泉下奔瀨。
猿猱一線路,迥出飛鳥背。側磴上空曲,攀危凌地籟。
始知經陟高,足底群峰會。玄冥操斗柄,制此天北戒。
插漢立雄關,蕃畿隔內外。東掠鳳皇城,西極菖蒲海。
呼吸萬里通,形勝兵家最。信乃天下蔽,詎惟三晉隘。
時清關門開,耕田鑄矛鐓。不見沙土中,箭鏃馀腥在。
道出陳留郡,車停潁水濱。不勝懷古意,為吊鼓琴人。
王粲稱前輩,張衡記后身。軼才真曠世,偉貌迥殊倫。
淹貫鴻都學,輝皇清廟珍。于時良策蘊,應詔直言陳。
鸞鳳偏垂翅,驪龍漫角鱗。幽囚北寺獄,遠徙朔方塵。
禍稔天心酷,憂深國步屯。妖氛纏黑氣,賊寇起黃巾。
炎祚傾危日,梟雄剝亂辰。徵車憐迫促,解綬悔逡巡。
殄滅嗟元惡,彌縫賴大臣。然臍誠已晚,動色亦何因。
過細寧難宥,冤奇竟莫伸。踉蹌付廷尉,涕泣遍朝紳。
已矣儒宗失,悲哉史筆淪。無兒延嗣續,有女歷艱辛。
忠孝名終在,風流跡未泯。篆書垂一代,碑版照千春。
尚論追芳軌,遐思托德鄰。茫茫尋故里,寂寂委荒榛。
事往浮云散,文傳炳日新。虎賁猶得似,想象為傷神。
一身長道路,四海尚風塵。
昔作依劉客,今為去魯人。
渡河年在亥,乞酒歲非申。
別后山中友,相逢話又新。
夜行山步鼓鼕鼕,
小市優場炬火紅。
喚起少年巴蜀夢,
宕渠山寺看蠶叢。
容易流光過兩春,卻從臨去倍傷神。
名花也解留人住,又向枝頭著意新。
燕子多情去復還,教儂別思幾回環。
不知今后紅閨內,又是何人整翠鬟。
身將雙白發,遙返斗南隈。寶饌分神鼎,宮衣出上臺。堯階移舞去,漢殿謁歸來。堂上稱觴日,還思獻壽杯。
苑草半芊綿,堤花開欲然。獨憐供奉客,遙理孝廉船。別緒縈千里,交情記十年。豐江雙寶劍,暫去幾時旋。
解組歸來足自娛,春江水暖漾雙鳧。
桃源洞口尋芝草,桃浪溪頭酌玉壺。
生不逢辰冠早掛,歲臨周甲杖堪扶。
詰朝上巳同修契,萬紫千紅并入圖。
絹壽八百年,紙本壽過之。人生百年耳,寫此將何為?
吾亦愛吾廬,此意陶潛知。黃者徑菊花,碧者門柳絲。
南山有佳氣,松風吹酒卮。高詠歸去來,宜得圖傳之。
惜皆付后人,圖者非當時。十日畫一水,五日畫一石。
姚翁年七十,照海須眉白。為寫吾廬圖,森森見松柏。
群山走腕下,萬里若咫尺。
可憐阿得脂,翼知不能飛。
淝水三千旅,恩重義無違。
將門勛舊皆論武,羨爾才華獨擅儒。四圣九師元自會,博衣垂帶得無如。沖霄合識豐川劍,空冀還看渥水駒。洛里一尊相對暮,短擎疏雨更踟躇。
相岐握手相思撩,草閣微涼倚寂寥。四月榴花堪一醉,五云懷抱起孤霄。江城急雨驚時夢,潞水垂楊識舊鑣。已遠征鴻歸漢漠,即看摶鶚向秋遙。
解衣臥相語,濤波夜掀床。
十年身百憂,險阻心已降。
涉旬風更雨,宿昔燭生光。
衾幬無端冷,明月一船霜。
吳兒一夏甑生塵,
染藕炊菱不療貧。
安得風檣馳萬樹,
屬饜菜色莧腸人。
斷霞一抹海天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