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萬壽寺乞取丫蘭之作
僧多蘭蕙作花師,乞取離騷第一枝。葉短花長爭尺寸,春黃秋紫間參差。焦岡樹色含霜早,丹井泉香出雪遲。莫笑湘累哀窈窕,頻來只住女仙祠。
丹丘白水勝瀟湘,最產丫蘭莖葉長。有地欲求香祖種,無金枉入女花鄉。皆知服媚尊王者,更喜栽培出上方。及此秋分分數本,爭貽野客作歸裝。
僧多蘭蕙作花師,乞取離騷第一枝。葉短花長爭尺寸,春黃秋紫間參差。焦岡樹色含霜早,丹井泉香出雪遲。莫笑湘累哀窈窕,頻來只住女仙祠。
丹丘白水勝瀟湘,最產丫蘭莖葉長。有地欲求香祖種,無金枉入女花鄉。皆知服媚尊王者,更喜栽培出上方。及此秋分分數本,爭貽野客作歸裝。
寺中僧人多以蘭蕙為養花師傅,我特來求取《離騷》贊美的第一枝花。蘭葉短、花莖長,似在爭比尺寸;春日黃花、秋日紫花,錯雜生長參差不齊。焦岡的樹色經霜更早,丹井的泉水因雪遲來更顯清香。莫笑我如屈原般哀憐這秀美的蘭花,我頻繁來訪只為常住這女仙祠旁。丹丘的白水勝似瀟湘,最適宜生長莖葉修長的丫蘭。我有土地想求這香祖之種,無奈無錢空入這女花之鄉。人人皆知以蘭為佩飾尊奉君子,更欣喜這蘭草栽培自佛寺之上。趁此秋分時節分取幾株,爭相贈我這野客作為歸鄉行裝。
蘭蕙:蘭草與蕙草,均為香草,《離騷》中常以喻君子。
離騷第一枝:屈原《離騷》有'余既滋蘭之九畹兮',此處指蘭為《離騷》推崇的香草之首。
湘累:指屈原,因投湘水而死,故稱'湘累'。
丹丘:傳說中神仙居住之地,此處指增城萬壽寺所在的靈秀之地。
香祖:指蘭花的鼻祖,喻丫蘭為蘭中珍品。
上方:佛教語,指佛寺。
野客:作者自指,或泛指訪寺的閑人。
此詩當為作者秋日于增城萬壽寺時所作。寺中僧人善植蘭蕙,作者見丫蘭莖葉修長、花色雅致,聯想到屈原《離騷》對蘭的推崇,遂生乞取之意。秋分時節,寺僧分贈蘭株,作者感而作此詩,記錄乞蘭過程與對蘭的喜愛。
全詩圍繞'乞取丫蘭'展開,既描繪蘭草的形態之美與生長環境,又借屈原典故賦予其君子象征,展現作者對高雅情趣的追求。語言質樸而意蘊深厚,是一首兼具生活趣味與文化內涵的詠物詩。
生長兵間接太平,封巒親見告功成。
茂陵遺稿猶施用,跛鱉如何獨未行。
鶴書東召竟牢辭,一去辭鯨世莫追。
會有丹青遺像在,誰將配食季真祠。
清朝詞賦舊名家,腹笥爭傳富五車。
海內聲華懸彩筆,山中真訣秘丹砂。
疏狂自悵過從晚,老大猶將意氣誇。
朝市豪華君莫問,且耽初服嘯煙霞。
馬頭過了又驢頭,
何處飛來海上洲。
絕頂試窮千里目,
煙波深處是琉球。
箋天養艷思無涯,并海春寒特地加。
轉綠隔年猶此樹,啼紅向曙不多花。
幽香自媚無人覺,結習全空到處家。
錦障商量好將護,樓前日日是風沙。
誰期悃愊競無華,屬在夭夭灼灼花。
已嫁胭脂歸苑杏,全分顏色與山茶。
非關怨恨銷殘雪,豈為嬌羞助落霞。
莫管漁郎問津否,紅塵早不到仙家。
樂聲催遍上華裀,
回雪光中不見塵。
今日山間易惆悵,
當筵踏月更何人。
猗彼方外客,逍遙城南墅。初夏苗始盛,荷笠事田圃。
他僻寡鄰居,彌旬絕車馬。紅葵生井上,青榆蔭堂中。
前岡后有岑,原澤何膴膴。清風林下酌,狼藉列樽俎。
翻思在朝市,役役徒勞苦。
溪行日亭午,暑氣稍見侵。脫巾坐芳草,前有嘉樹林。
白云澹清景,綠葉垂繁陰。喜無鳴蟬聒,幸有好鳥吟。
久厭區中緣,撫茲意彌深。浩歌答良友,聊用開吾襟。
老圃秋容徑欲斜,
晚菘新韭長抽芽。
經過白雪青霜候,
許有西田好種瓜。
曉起竹林青,憑高一草亭。
文禽多慧語,選石半奇形。
井水澆牙菜,山花插膽瓶。
東籬新甲坼,朝日未全經。
大江風急峭帆喧,
帆影江聲萬馬奔。
朝發銅陵未朝飯,
兩山如畫過天門。
洪武路東小院深,危樓蓬舍住伶人。披衣拖履睡方起,謝客閑居緊閉門。
小館天津味最鮮,典衣沽酒請桐珊。廣和樓里笙歌散,白發堂倌說叫天。
梅程荀尚一身兼,更得瑤卿技藝傳。仍似芙蓉新出水,盛妝又唱《雁門關》。
漸忘老態看紅妝,無奈拖槍走二娘。俠女英姿十三妹,滿臺劍影與釵光。
日觀峰顛置完白,人奇境奇兩難得。
畫之又得羅兩峰,叱石驅云致不同。
斯游奚止四十年,我今展圖猶眼前。
先生精彩固不敝,奮袂盱衡見其概。
今我老憊復坎坷,行吟一室繭縛窩。
夜來有夢尚磈磊,倚杖黃山看云海。
嗚呼完翁那可再,泰山鬼卒今安在?
獨立遠想成蒼茫,情惻語悄何能長。
會當尋君還大荒,收攬魂魄從云將。
日彤彤,風蕩蕩。簾外柳花飛揚。
紅有限,綠無窮。雨晴芳徑中。
腸寸結。縈離別。還是去年時節。
春暮也,子規啼。傷春三月時。
愁鎖長堤芳草,夢回小院梨花。
剛道繡茵重展,醒來依舊天涯。
安居九十日,閒中滋味長。
幸好一盤飯,何用糝椒姜。
升堂重舉話,雪上更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