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偈
山中何所有,
嶺上多白云。
祇可自怡悅,
不堪持贈君。
山中何所有,
嶺上多白云。
祇可自怡悅,
不堪持贈君。
你問我山中有些什么?那嶺上飄繞著許多白云。這些白云只能夠讓自己感到快樂和滿足,卻不能拿來贈送給您。
何所有:有什么。
祇(zhǐ):同“只”。
怡悅:取悅;喜悅。
不堪:不能。
此詩創作背景不詳,但從詩的內容可推測,可能是詩人在山中隱居時,友人來訪或僧人路過,詩人以詩相贈,表達自己對山中生活的感悟。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山中生活的熱愛與自得。其特點是意境清幽,語言質樸。在文學史上,它以簡潔的語言和深遠的意境展現了獨特的藝術魅力,體現了文人對自然和精神世界的追求。
儀比公槐峻,恩分將鉞華。
楚詩能教子,沛易自名家。
較藝聯千佛,藏書閱五車。
風猷齊往哲,豈謂史臣夸。
幾回飛錫入紅塵,一任隨緣自在身。
琢句不妨明日用,援琴誰與聽陽春。
揚眉瞬目如相委,捧腹狂歌即是真。
湯餠藜羹奉朝夕,自憐擔板小乘人。
廣文新決科,恩袍鬭春綠。香名滿眾耳,要路策高足。
阿房得第五,中眉嗟志目。平明趨省門,容儀聳旁矚。
廩薄雖屢空,潤身非潤屋。朅來鎖南宮,迨此東風燠。
吟哦夜不休,立侍窘童仆。詩成字字清,華星點秋肅。
中含不盡意,往往念歸沐。遙知臥鴟夷,獨酌慰齋宿。
云誰可與飲,鄰有三不速。篇卷正沉迷,當以從事趣。
高僧邀我暫淹留,細話朱轓此屢游。
不見清談飛麈尾,空流悲淚拂銀鉤。
淮山勝絕千年在,人物才華一夢休。
欲作招魂吊余恨,晚煙疏雨不勝愁。
昔聞天臺山,方廣寺尤勝。
石梁元自成,茶花隨所應。
見此絕世蹤,嗟我拘三乘。
更聽寒泉聲,不獨發清興。
自愧山林士,來炊蕭寺煙。
怨驚寄猿鶴,飛躍任魚鳶。
咄咄空中字,昏昏醉后眠。
摛文非孟子,何以差狂顛。
呪咀毒藥,形聲之逆。
眼耳若通,本人何適。
根問本人何所適,涂割等平忘順逆。
有為雖偽性常真,法法無依稱善吉。
事有怕愛,語分忙閑。
左右前后,內外中間。
青云千里,紫氣浮關。
五星東井,微臣北山。
十萬宮花簇馬歸,宜秋門道晚陰微。
云隨香霧相縈去,塵傍珠韉不敢飛。
盛事傳為堯壤頌,薰風催入舜琴徽。
年年池苑春如許,天子持盈燕幸稀。
需宴宸章次第頒,祥霙宜入詠歌間。
心知旦暮千齡遇,目睹聲詩六義還。
治格雨旸皆順序,慶均朝野共怡顏。
微臣叨預承恩列,賡和才菲若負山。
甌山閩海兩高深,幕府同開閱古今。
堂號止戈賢守意,郡名長樂圣君心。
行看鑄劍為農器,即有飛鸮集泮林。
比日東南是洙泗,喜聞弦誦發清音。
春日春山里,春事盡皆春。
春光照春水,春氣結春云。
春客春情動,春詩春更新。
唯有識春人,萬劫元一春。
細思五十三年事,并入初中后夜心。
須信剎那通過未,更無毫發作追尋。
隨消舊業根先斷,永絕新殃道已深。
此是安身立命處,故吹一曲報知音。
蕩滌驕陽勢已回,徧流和氣入根荄。
簷間點急侵燈落,枕底聲高帶雁來。
永夜故留人不寐,輕寒未放菊全開。
明年麥價應如土,安用登高把酒杯。
出門便是草,閑殺龍門老。
北去禮文殊,南來登五老。
鬢發已蒼浪,言歸恨不早。
獨立秋風前,相思望江島。
好,好,不用更尋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