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問·越紙
系剡藤之為紙兮,品居上者有三。 蓋筱簜之變化兮,非藤楮之可參。 在晉而名側理兮,儲郡庫以九萬。 曰姚黃今最顯兮,蒙詩翁之賞談。 加越石以萬杵兮,光色透於金版。 近不數夫杭由兮,遠孰稱夫池繭。 半山愛其短樣兮,東坡耆夫竹展。 薛君封以千戶兮,元章用司筆硯。 數其德有五兮,以縝滑而為首。 發墨養筆鋒兮,性不蠹而耐久。 惜昌黎之未見兮,姓先生而為楮。 使元輿之及知兮,又何悲剡藤之有。 客曰微哉越紙兮,有大造於斯文。 然世方好紙而玉兮,又烏知乎此君。
系剡藤之為紙兮,品居上者有三。 蓋筱簜之變化兮,非藤楮之可參。 在晉而名側理兮,儲郡庫以九萬。 曰姚黃今最顯兮,蒙詩翁之賞談。 加越石以萬杵兮,光色透於金版。 近不數夫杭由兮,遠孰稱夫池繭。 半山愛其短樣兮,東坡耆夫竹展。 薛君封以千戶兮,元章用司筆硯。 數其德有五兮,以縝滑而為首。 發墨養筆鋒兮,性不蠹而耐久。 惜昌黎之未見兮,姓先生而為楮。 使元輿之及知兮,又何悲剡藤之有。 客曰微哉越紙兮,有大造於斯文。 然世方好紙而玉兮,又烏知乎此君。
古佛心,即如今。
桂香滿院,葉墜疏林。
水沉寒雁影,露冷夜蛩吟。
明眼衲僧會不得,江北江南徒訪尋。
不為名所累,應是得安居。
客夢方知幻,身謀反似疏。
風高秋塞遠,雨急夜窗虛。
猶望收來效,頻翻舊讀書。
仆行方請息,旅館復相招。
小市三家聚,前村五里遙。
茅柴侵熟飲,松葉帶生燒。
猶有斜陽在,行吟忽斷橋。
姚黃魏紫惱人看,羅襪成塵俛仰間。
蜀魄聲干花有血,湘靈淚盡竹無斑。
年光冉冉趨雙鬢,暮雨霏霏失四山。
老里情懷天地窄,莫教一日酒杯閑。
宦游來此亦隨緣,過了新冬又餽年。
今夕桃符猶自寫,明朝柏酒讓誰先。
但令世道皆平地,此外身名任老天。
春與詩家如有意,早傳清夢謝池邊。
茅山東北燕山前,翁仲遺墟幾百年。
時有吳人來問隠,不知唐樹已啼鵑。
山童解指看碑路,野衲分耕祭墓田。
厚夜肯教黃壤曉,悲風偏動夕陽天。
天風吹我上瑤臺,滿眼煙霞掃不開。
藥灶無丹人已去,洞霄有樹鶴還來。
溪聲晴帶三秋雨,山色青無半點埃。
更愛夜深清夢斷,碧紗明月映蒼苔。
未說路行難,山深分外寒。
晚村林隠寺,春磵石鳴灘。
薄宦曾無補,勞生敢自安。
羽書雖較少,備御莫教寬。
元正啟祚,萬物咸新。
覓一毫舊相,了不可得,千年桃核里,元是舊時仁。
覓一毫新相,了不可得,新舊之相既不可得,不可得亦不可得。
道泰時清萬國寧,咸淳二年正月一。
投曉又翻飛,春風亦被欺。
須知寒徹夜,勝似臘殘時。
艷粉同梅落,輕花替柳吹。
渾然成片玉,凍合在前池。
仰山上元令節,笙歌且靠一壁。
雪晴山色挼藍,凍解溪流瀨石。
滿眼看不盡,滿耳聽不徹。
諸人若向這里知歸,不須更授然燈記別。
雨暗西山,云飛南浦。
老盧仙腰纏騎鶴,朝度黃茅八凸。
獨秀峰草木泉石為之鼓舞。
因甚如此,家貧愿隣富。
玉佩丁東下界聞,天風吹動碧霞裙。
劉郎跨鶴游三島,王子吹笙到五云。
洞府夜光傳玉印,石壇月色禮茅君。
若逢天上吳仙子,應問丹砂成幾分。
女媧煉石丹之源,補天破碎天亦完。
后來此方世不傳,仙家之丹說九還。
君今采藥須名山,卻老起死襕囊丸。
世間塵勞空自煩,往逐雞犬尋劉安。
扶日勛庸大,公胡遽止斯。
人間何可棄,天下尚堪為。
太史春秋筆,蒼珉德政碑。
不遺毫發恨,塵宇自生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