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壽觀 其二
玉佩丁東下界聞,天風吹動碧霞裙。
劉郎跨鶴游三島,王子吹笙到五云。
洞府夜光傳玉印,石壇月色禮茅君。
若逢天上吳仙子,應問丹砂成幾分。
玉佩丁東下界聞,天風吹動碧霞裙。
劉郎跨鶴游三島,王子吹笙到五云。
洞府夜光傳玉印,石壇月色禮茅君。
若逢天上吳仙子,應問丹砂成幾分。
玉佩叮咚作響,連下界都能聽聞,天風吹動著碧霞般的裙裳。劉郎騎著仙鶴去三島游玩,王子晉吹著笙來到五彩祥云間。洞府的夜光中傳遞著玉印,石壇月色下人們禮拜茅君。要是遇到天上的吳仙子,應該問問丹砂煉成了幾分。
玉佩丁東:玉佩碰撞發出的清脆聲響。
下界:人間。
劉郎:傳說中劉晨,曾入天臺山遇仙女。跨鶴:騎著仙鶴,是仙人出行方式。三島:傳說中的海上仙島,如蓬萊、方丈、瀛洲。
王子:指王子晉,傳說他喜吹笙,后乘鶴升仙。五云:五彩祥云。
洞府:仙人居住的地方。玉印:仙人的印信。
石壇:祭祀用的石制高臺。禮茅君:禮拜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他們是道教茅山派祖師。
吳仙子:傳說中的天上仙女。
丹砂:朱砂,道教煉丹常用原料。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古代文人常對神仙世界充滿好奇和向往,此詩可能創作于詩人對道教文化感興趣、憧憬仙人生活之時,當時道教文化盛行,修仙煉丹等觀念深入人心。
這首詩以豐富想象描繪仙界景象,主旨是表達對仙界的向往。其特點是善用神話傳說,營造奇幻意境。在文學上豐富了古代游仙詩的內容。
墻東避世臥江村,隱幾翛然對酒樽。
邗上荷衣今散客,蘭陵華胄舊王孫。
煙云自繞滄洲筆,車轍多停薜荔門。
為寫蕉林驚絕技,安能把臂與同論。
窮鬼枉勞送,讀書兒本寒。
未開花富貴,且報竹平安。
到老仍馀拙,投閒便得歡。
萬般供一笑,放眼海天寬。
衰病猶煩藥石功,殘春終日在園中。
地偏幽草為誰綠,雨霽新花如許紅。
足蹇扶持須稚子,杯深暖熱賴鄰翁。
此身雖向閑中老,若比休休卻未同。
人生會有老,老至不自知。壯心恒未已,外貌忽巳移。
青青巾中發,俄然成素絲。灼灼鏡中顏,忽覺如枯梨。
盛年不可恃,行樂須及時。有酒且痛飲,不醉將奚為。
天際多剛風,滄溟隔弱水。相思不可極,之子在萬里。
萬里各一天,恍惚在我前。區區倘見察,敢不輸中悁。
父子至親,心眼無二。
筑著磕著,透頂透底。
傍觀只把當兒戲,蒼龍攪動澄潭水。
心是身王身是宮,
君今居在我宮中。
是君家舍君須愛,
何事論恩自說功。
野驛人稀到,空庭草自生。
霜清殊未覺,雨細更含晴。
晚日東西路,秋風長短亭。
悲歌渾欲絕,衰淚不勝零。
鵲散螢沉罷曉妝,
為誰脈脈懶成章。
停梭愁緒知多少,
不道機絲萬縷長。
虞翻骨體素多屯,垂老遭逢白發新。
豈有一辭裨袞斧,亦無三制報絲綸。
孤臣命薄難諧世,明主恩深欠殺身。
不道歸田無以報,暮年長作祝堯人。
曉策遵蘭渚,挈侶揚方舟。舟行溯晨鳧,偕我翔中洲。
輕陰散浮嶼,澄漪碎孤丘。幽懷戛世慮,冥契惓前修。
褰衣度石瀨,攝袂憑山樓。荒祠臨回波,磴道折渟流。
緒風搖叢綠,薄陽感鳴鳩。遙渚蒲漸生,周涂蘭已稠。
攜我言懷侶,景昔抗志儔。女羅穆修風,梁木邈難求。
喟焉理歸榜,去矣心遲留。
飽閱滄桑已六旬,崎嶇世路歷艱辛。
弱齡苦學曾嘔血,壯歲求名不后人。
戎幕何能償宿愿,教壇尚未息征塵。
清風兩袖渾無事,樂道從來弗厭貧。
濃似春云淡似煙,
參差綠到大江邊。
斜陽流水推篷坐,
翠色隨人欲上船。
慘月啼鵑,荒灘驚雁,四山恨匝低云。心指潛淵,銀瓶問絕,夜寒流水無春。戍笳吹斷,嘆釵鈿、倉皇路塵。驚飆亂起,滿地青楓,彌望秋磷。
誰知彳亍江漘。濁酒疏篷,細雨燈昏。幽壑難呼,空彈怨瑟,佩環何處歸魂。素波重照,剩雙鬢、孤懷自溫。楚招歌罷,千里蘼蕪,都長愁根。
吳子彈琴處,蕭然山水深。
松聲下虛閣,石溜鳴空林。
落落動幽指,寥寥聞古音。
曲終無一語,夕日散寒陰。
寄語家鄉,平生親故,莫笑我、囊空如洗。
看從來、金穴瓊廚,閉門成市。
自謂陶朱之匹,不過驕其鄉里。
消受些、姬妾田園而已。
秉燭商量,持籌會計。
更何如、貧無負郭,環堵蕭然滋味。
這一著、贏他矣。
水月非真,鏡花是假,悟得浮生如寄。
故寧去、廡下傭舂,酒邊滌器。
囗世茍全性命,不向監河乞米。
幾曾見、八口啼饑真死。
斂跡投竿,逃名負耒。
覓生涯、水次山間,認取梅妻鶴子。
長貧賤、終吾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