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夢三首 其一
黃河袞袞抱潼關,
蒼翠中條接華山。
城郭丘墟人盡老,
藥爐依舊白云間。
黃河袞袞抱潼關,
蒼翠中條接華山。
城郭丘墟人盡老,
藥爐依舊白云間。
黃河水滾滾流淌,環抱著潼關;蒼翠的中條山與華山相連。城郭已變為廢墟,人們都已老去;那藥爐依然矗立在白云之間。
袞袞:水流洶涌、連續不斷的樣子。
潼關:古關名,位于今陜西省潼關縣北,為歷代軍事要沖。
中條:中條山,位于山西省西南部,黃河與涑水河之間。
丘墟:廢墟,形容城郭荒廢的景象。
藥爐:煎藥或煉丹的爐子,此處或指隱者的生活用具,暗含超脫塵世之意。
具體創作背景無明確史料記載,推測可能為詩人對歷史興廢、人生境遇的哲思之作。詩中‘城郭丘墟’或暗合戰亂后城池荒廢的現實,‘藥爐白云’則反映隱逸或修道的生活追求,或與詩人個人經歷相關。
此詩以自然山川的永恒反襯人世的滄桑,通過‘黃河’‘中條’等壯闊之景與‘城郭丘墟’‘人盡老’的衰敗之象對比,既展現歷史的厚重感,又流露出對超脫世俗的向往,語言質樸而意蘊深遠。
舊國當分閫,天涯答圣私。
大軍傳羽檄,老將拜旌旗。
位重登壇后,恩深弄印時。
何年諫獵賦,今日飲泉詩。
海內求民瘼,城隅見島夷。
由來黃霸去,自有上臺期。
長安雪夜見歸鴻,
紫禁朝天拜舞同。
曙色漸分雙闕下,
共荷發生同雨露,
不應黃葉久隨風。
律儀傳教誘,僧臘老煙霄。
樹色依禪誦,泉聲入寂寥。
寶龕經末劫,畫壁見南朝。
深竹風開合,寒潭月動搖。
息心歸靜理,愛道坐中宵。
更欲尋真去,乘船過海潮。
林中雨散早涼生,已有迎秋促織聲。
三徑荒蕪羞對客,
君若罷官攜手日,尋山莫算白云程。
孤城永巷時相見,
衰柳閑門日半斜。
欲送近臣朝魏闕,
猶憐殘菊在陶家。
草草理夜裝,涉江又登陸。望路殊未窮,指期今已促。
傳呼戒徒馭,振轡轉林麓。陰云擁巖端,沾雨當山腹。
震雷如在耳,飛電來照目。獸跡不敢窺,馬蹄惟務速。
虔心若齋禱,濡體如沐浴。萬竅相怒號,百泉暗奔瀑。
危梁慮足跌,峻阪憂車覆。問我何以然,前日愛微祿。
轉知人代事,纓組乃徽束。向若家居時,安枕春夢熟。
遵途稍已近,候吏來相續。曉霽心始安,林端見初旭。
悠悠千里去,惜此一尊同。
客散高樓上,帆飛細雨中。
山程隨遠水,楚思在青楓。
共說前期易,滄波處處同。
孤棹閩中客,雙旌海上軍。
路人從北少,海水向南分。
野鶴傷秋別,林猿忌夜聞。
漢家崇亞相,知子遠邀勛。
腰金載筆謁承明,
至道安禪得此生。
西掖幾年綸綍貴,
圣主好文誰為薦,
閉門空賦子虛成。
云夢南行盡,三湘萬里流。
山川重分手,徒御亦悲秋。
白簡勞王事,清猿助客愁。
離群復多病,歲晚憶滄洲。
禁省夜沉沉,春風雪滿林。
滄洲歸客夢,青瑣近臣心。
揮翰宣鳴玉,承恩在賜金。
建章寒漏起,更助掖垣深。
白簡初分命,黃金已在腰。恩華通外國,徒御發中朝。
雨雪從邊起,旌旗上隴遙。暮天沙漠漠,空磧馬蕭蕭。
寒路隨河水,關城見柳條。和戎先罷戰,知勝霍嫖姚。
儒衣羞此別,去抵漢公卿。
賓貢年猶少,篇章藝已成。
臨流惜暮景,話別起鄉情。
離酌不辭醉,西江春草生。
悠悠驅匹馬,征路上連岡。
晚翠深云竇,寒臺凈石梁。
秋花偏似雪,楓葉不禁霜。
愁見前程遠,空郊下夕陽。
罷戰回龍節,朝天上鳳池。
寒生五湖道,春入萬年枝。
召化多遺愛,胡清已畏知。
懷恩偏感別,墮淚向旌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