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韋判官赴閩中
孤棹閩中客,雙旌海上軍。
路人從北少,海水向南分。
野鶴傷秋別,林猿忌夜聞。
漢家崇亞相,知子遠邀勛。
孤棹閩中客,雙旌海上軍。
路人從北少,海水向南分。
野鶴傷秋別,林猿忌夜聞。
漢家崇亞相,知子遠邀勛。
你獨自乘船前往閩中,那里有帶著雙旌的海上軍隊。從北方去閩中的路人稀少,海水也向南流去。野鶴因秋別而哀傷,林猿忌諱在夜里啼叫讓人聽聞。朝廷尊崇賢能的官員,知道你會遠行去邀取功勛。
孤棹:指獨自乘船。
雙旌:唐代節度領刺史者出行時的儀仗。
亞相:指御史大夫,這里泛指朝廷高官。
邀勛:求取功勛。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當時可能社會處于相對穩定狀態,文人之間有相互送別、鼓勵對方建功立業的風氣。詩人在友人韋判官前往閩中任職時,寫下此詩送別。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友人,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與直抒胸臆結合。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體現了唐代送別詩的常見風格與情感表達。
海國民皆興禮義
潢池盜已息干戈
農桑四境豐年屢
簫鼓千村葉氣多
北闕上書何所求,南宮臥病倏經秋。
秪緣禮樂須幽討,豈謂云霄竟薄游。
江漢趨庭宜彩服,乾坤高枕對滄洲。
承家禾止今方岳,司馬流風蓋九州。
東向金陵蕩畫橈,
愁心不逐暮煙消。
多情最似江南柳,
盡是依依為六朝。
西抹東涂老不禁,
芙蓉洲畔更浮沈。
數莖半黑半絲發,
一寸憂晴憂雨心。
烏馓且欣將淅玉,
紅蓮何翅已抽簪。
小臣獻谷秋嘗了,
深密山林可訪尋。
酒經重九尚殘卮,雨送初寒問篋衣。養氣安閑真得計,讀書勤苦已知非。謾存講說傳家學,深謝交游絕世譏。筑室未成中自笑,何如茅屋對柴扉。憂患經懷沃漏卮,榮華過眼脫輕衣。定心稍覺無來往,時事誰能問是非。祿去身安常自喜,宅成囊竭可無譏。交游散盡馀親戚,酒熟時來一叩扉。
花落啼鵑出遠林
洞門松檜郁春陰
絳紗尚憶傳經日
白發長懸立雪心
東郭人亡孤冢寂
西洲淚盡故情深
欲攜玉尺占佳氣
青紫峰前土似金
下帷燈火盡,
朗月照懷里。
無油何所苦,
但今天明爾。
王孫去不返
秋蝶上階飛
舊意隔春雨
芳心懸夕暉
野行悽已綠
天遠送將歸
獨自溯遺跡
莓苔生石衣
十里榕陰綠野堂,白眉青眼著腰黃。
登龍意氣誰同轍,倚馬才華獨擅場。
酒勝啜殘杯月小,詩豪吟破鏡天長。
當年試問憑何物,惱亂蘇州刺史腸。
秋深白露至,
楊柳尚蒼蒼。
廢灶炊煙黑,
頹垣夕照黃。
宦途防九折,
史筆愧三長。
漸覺神京遠,
無勞望故鄉。
南明一水似西湖。
游蹤倒酒壺。
十年九回歸夢,輸與蛻盦圖。
風景好,眾壑殊。
話清都。
龍池清淺,墮盡紅衣,處處啼烏。
九頓嶺頭愁夕曛,
高人南去禮寒云。
白牛露地秪自見,
玄鶴出林終不群。
神錫行空風瑟瑟,
缽衣掛樹月紛紛。
松崖總是經行路,
出定哀猿何處聞。
不知占得幾躔星,
閱盡人間聚散萍。
今日重來橋上望,
依然楊柳兩行青。
輕鬢叢梳闊畫眉
翠翹浮動玉釵垂
醉來咬損新花子
繞樹藏身打雀兒
蒲團枯幾度春秋,
自笑沐猴騎土牛。
奇病撩人仍止酒,
問君何計可攻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