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行二首
川原呈伎倆,窈窕斗春晴。溪轉日頻換,窗中山自生。牙檣增水麗,霞氣壓船輕。小鳥何為者,無端是處鳴。
古諺船胥口,無風亦自行。云來山覺潤,魚見水知清。烏石關誰鑿,桐君廬幾楹。襄陽少耆舊,誰為續圖經。
川原呈伎倆,窈窕斗春晴。溪轉日頻換,窗中山自生。牙檣增水麗,霞氣壓船輕。小鳥何為者,無端是處鳴。
古諺船胥口,無風亦自行。云來山覺潤,魚見水知清。烏石關誰鑿,桐君廬幾楹。襄陽少耆舊,誰為續圖經。
原野展現出它的美妙姿態,在明媚春光中爭奇斗艷。溪水轉彎,陽光不斷變換;船窗之外,山巒仿佛自然生成。裝飾精美的船槳增添了水的秀麗,絢爛的云霞讓船顯得輕盈。那些小鳥不知為何,無緣無故到處啼鳴。古老諺語說船到胥口,即使沒有風也能自行前進。云朵飄來,感覺山巒都濕潤了;魚兒在水中,可知水的清澈。烏石關不知是誰開鑿的,桐君的廬舍有幾間呢。襄陽已少有年高望重的人,誰來續寫那里的圖經呢。
伎倆:指姿態、本領。
窈窕:美好貌。
牙檣:飾以象牙的桅桿,泛指舟船。
船胥口:可能是一個地名。
耆舊:年高望重的人。
圖經:附有圖畫、地圖的書籍或地理志。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較難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內容推測,詩人可能是在一次乘船旅行中,沿途欣賞到美麗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從而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描繪了溪行途中的所見所感,將自然景色與人文歷史相結合,主旨在于展現旅途之美和引發對文化傳承的思考。其特點是寫景生動,情感含蓄。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有廣泛影響力,但體現了詩人的創作風格和文學素養。
斗壘那堪數旱饑,君侯苦節未為非。
賓筵雖畫何嘗卜,雩禱于天且不違。
歲儉粟輸倉氏少,郡貧餉入洛陽稀。
老農夾道攀轅嘆,作么攜琴載鶴歸。
棲山畢竟勝居廛,投老柴門古道邊。
儋死更無人守墨,雄存已有客嘲玄。
鴟夷腹大常盛酒,麈尾談清絕口錢。
掛起桔槔能幾日,田間軋軋又機泉。
閩蜀相望萬里遙,敢圖斗壘屈魁杓。
南州處士蒙殊禮,魏府牙兵不更驕。
邦伯如今安得結,國人它日會思僑。
瓣香垂去猶精禱,果有甘霖溉旱苗。
怕與親朋別,那堪送子行。
天威難俟駕,秋暑勿貪程。
若見知名士,為言不慧兄。
孤危托君相,耕釣畢殘生。
自有身來即有愁,誰能身外出神游。
西方佛比于泡影,南面王輸與髑髏。
儒運金椎尤可笑,魋為石槨更何憂。
曹瞞遺令空悲慨,銅雀臺荒鄴水流。
未省吞腥腐,惟承晚露餐。
三生齊女怨,千首孟郊寒。
腹餒鳴尤激,身輕蛻不難。
何須珥華冕,吾欲掛吾冠。
鼇頂綸言古,蠅頭諫草忠。
予環猶昨日,賜扇忽秋風。
貌肅深衣叟,官同禿鬢翁。
百年會有別,不料許匆匆。
憶昔抽毫白玉堂,奏篇字字谷年荒。
內人久已呼才子,明主今方記寢郎。
駑豆未應堪秣驥,鶉籠誰道可容皇。
何當雅奏登郊廟,一洗梨園與教坊。
昨聞英斷有烹封,澤畔累臣抱寸悰。
巧智不如葵衛足,曲蟠誰與木為容。
祠官失職慙虛蠹,野老無知禱象龍。
欲上高樓瞻魏闕,亂山千疊暮云濃。
公承赤地饑荒后,一念通天立致和。
永日庭中私謁少,豐年陌上醉人多。
更生昔忝陪藜杖,臣甫今寧想玉珂。
益郡樂歌何足擬,要書善政續歸禾。
不識三君與八關,平生所敬獨肱蟠。
扶犂甘雨祥風里,占籍廉泉讓水間。
聊伴漁翁歌欵乃,且饒犬子賦孱顏。
村深隠隠聞簫鼓,知是田家賽社還。
一人筅耳手不住,一人坦背抓癢處。一人理發虱禽獲,一人噴嚏虎驚去。
余鼻久塞耳驟聾,虱無附麗頭已童。惟背負暄覺奇癢,麻姑之爪未易逢。
吾聞氣泄如隄潰,枕高唾遠道家忌。且留眼讀養生書,莫將身試快意事。
自古名高易毀隨,誰令俶儻更權奇。
心知吾友必中鵠,眼見乃翁初夢羆。
所幸解驂逢晏子,不須結客報袁絲。
古人進德多因此,公冶臺卿即汝師。
帆近蓬萊忽浩茫,歸來散發且陽狂。
昔陪上帝圖書府,今作清都山水郎。
子美愁來曾叫舜,退之老去獨鳴唐。
商歌滿屋如金石,絕勝簫聲出洞房。
即今巾鏡嘆蒼茫,但覺書癡勝酒狂。
已怕詞頭趨坡老,更禁帖子累秦郎。
魯生競起為綿??,邶俗誰能不采唐。
自唱樵歌余季和,免教人謗到君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