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嚴教諭素之烏程
鹿鳴曾共宴華筵,屈指于今二十年。
伏擽總憐淹驥足,剸犀寧肯負龍泉。
九重拜命膺殊渥,千里分攜棹畫船。
懸想苕溪明到日,遺經有待伏生傳。
玉雪才華英妙年,春風得意訝登仙。
一官泮水初分教,萬里云程始著鞭。
山落晴陰凝絳帳,芹飄香雨濕青氈。
從來師道多珍重,好振文風繼鄭虔。
鹿鳴曾共宴華筵,屈指于今二十年。
伏擽總憐淹驥足,剸犀寧肯負龍泉。
九重拜命膺殊渥,千里分攜棹畫船。
懸想苕溪明到日,遺經有待伏生傳。
玉雪才華英妙年,春風得意訝登仙。
一官泮水初分教,萬里云程始著鞭。
山落晴陰凝絳帳,芹飄香雨濕青氈。
從來師道多珍重,好振文風繼鄭虔。
曾經一同在華美的宴席上參加鹿鳴宴,屈指算來至今已過二十年。大家都憐惜你長久埋沒才華,你有像寶劍剸犀般的能力怎會辜負自身才華。你在朝廷拜受君命,承受特殊的恩寵,如今要乘船遠去千里之外。我猜想你明日到苕溪時,那里的學子正等著像你這樣的賢才傳授經典。你有玉雪般的才華且正當妙齡,春風得意好似登仙一般。你開始在學宮任職任教,萬里的遠大前程才剛剛起步。山間陰晴變化,映照在你的講席上,芹香伴著細雨打濕了青氈。向來師道受人敬重,希望你能振興文風,繼承鄭虔的風范。
鹿鳴:古代宴群臣嘉賓所用的樂歌,后指科舉時代為新科舉人舉行的宴會。
伏擽(lù):指埋沒才華。擽,通“漉”,竭盡。淹驥足:比喻賢才長久不得施展。
剸(tuán)犀:形容寶劍鋒利,能切割犀牛的角,比喻有卓越的才能。龍泉:寶劍名,這里指才能。
九重:指帝王所居之處,這里指朝廷。殊渥:特殊的恩寵。
苕溪:水名,在今浙江湖州,烏程在苕溪畔。
伏生:即伏勝,秦漢之際經學家,曾為秦博士,秦時焚書,他藏《尚書》于壁中,漢初取出,傳授于齊魯之間。
泮水:學宮前的水池,代指學宮。
絳帳:指講座、講席。
青氈:指學官的寒素生活。
鄭虔:唐代文學家、書畫家,曾任廣文館博士,有“廣文先生”之稱,以善教著稱。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中可知,詩人與嚴教諭曾一同參加科舉宴會,二十年過去,嚴教諭得到任命前往烏程任職。當時可能處于一個重視文化教育的社會環境,詩人有感于與友人的情誼以及對友人新職的期許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友人嚴教諭赴烏程任職,突出特點是用典豐富,情感真摯。既回顧了與友人的過往,又表達了對友人的憐惜、祝賀和期望。在文學史上雖無顯著地位,但展現了當時文人之間的交往和對師道的重視。
神君管領金天岳,坐對三峰看未足。公余喜共客登臨,恰我西行來不速。櫻筍廚開浴佛時,暫輟放衙事休沐。灝靈宮殿訪碑行,清白園林對床宿。凌晨天氣半陰晴,晝永無煩宵秉燭。竹杖芒鞋結儔侶,酒榼茶鐺付僮仆。云夢觀里約乘云,玉泉院中聞漱玉。同儕各挾濟勝具,初陟坡陀踵相續。嶂疊峰回路忽窮,誰料重關在山曲。微徑蜿蜒蟻旋磨,絕磴攀躋鲇上竹。箭鏃依稀王猛臺,丹砂隱現張超谷。莎蘿坪與青柯坪,小憩聊尋道書讀。過此巉巖愈危絕,鐵鎖高垂手難觸。五千仞峻徒窘步,十八盤經猶駭目。恨無謝朓驚人詩,恐學昌黎絕頂哭。游人到此怪山靈,奇險逼人何太酷。豈知山更怪人頑,無端蹴踏穿其腹。茲山峭拔本天成,但以骨挺不以肉。呼吸真教帝座通,避趨一任人間俗。如君超詣迥出塵,上感岳神造民福。蕩胸自有層云生,秀語豈徒奪山綠。希夷石峽應重開,海蟾仙庵亦堪筑。獨慚塞外荷戈人,何日陰崖結茅屋。惟期歸馬此山陽,遙聽封人上三祝。
濯足空談萬里流,朝昏惟守戶庭幽。
故鄉久別終思奮,好友頻來不帶愁。
白發丹心千古意,黃花紫蟹一年秋。
何時造爾能扶杖,不羨乘車馬少游。
黃土埋金粉。想吳宮、何異南柯,歡場俄頃。斷送江山嚬笑里,梧葉秋深風緊。更誰問、屧廊香徑。過眼煙花原幻跡,現花身、身后還留影。依舊是,嬌如病。
當時占斷繁華境。一任取、歌酣舞倦,君王醉領。生怕春宵容易度,多少迷離光景。竟付與、五湖萍梗。聽到子規悽絕處,感滄桑、千載芳魂冷。喚不得,紅顏醒。
故人話別情難已。故人此別何時會。江上駐危亭。離懷牽故情。
悠悠東去水。簇簇漁村市。應記合江濱。瀟湘別故人。
藝術豈緣時代異,別才孤抱自家珍。舊瓶新醴寧佳喻,冥坐行吟句有神。
漫言手口不拘牽,今昨交攻益可憐。誰會維摩禪外趣,無言欲契太初先。
文字傳聲真弩末,虎賁貌似失中郎。睨天擲筆還真我,獨立蒼茫看鳥翔。
相思一日似三秋,況是三年急景流。一笑玉華池上路,春風為我蕩牢愁。
入國洋洋頌借留,二年高廩趁時收。可能萬物盡吐氣,邦伯人人元道州。
世故紛紜劇猬毛,利名海里火銷膏。何如道院三更雨,稽古功成秋兔毫。
記擘吟箋手欲皴,至今滿篋玉湖春。郢人妙質何曾死,乞與風斤運用神。
悠悠千古意茫然,婭姹誰非倚市妍。心事相期流俗外,牽聯玉海儻同編。
引袂天風幾席傍,滿城無處不甘棠。定知丹雀銜書近,趣擁弓旌入帝鄉。
萬鼓風聲吼屋邊,老人裘绔旋裝綿。
晨梳墮發知衰甚,夜枕聞雞尚慨然。
身后文章空飽蠹,眼前交舊半沉泉。
飯蔬飲水平生慣,恥向天公更乞憐。
梅花村墅里,三間屋,一帶短籬遮。見杜老堂成,滿階馴雀,蔣生徑啟,幾樹藏鴉。更兼有,松間堪抱膝,柳下好停車。有客來時,三杯桑落,無人到處,一徑桐華。
道先生隱者,好裁成芰服,買就漁艖。更覺神清秋水,骨秀煙霞。任世上浮沉,風飄耳畔,人間得失,絮落天涯。笑指華胥古道,這是儂家。
太行高維岳,
降神鐘靈異。
雙旌來淡海,
竹馬引兒戲。
孝經課童子,
書院培士氣。
愿言單父宰,
心勞長撫字。
豈識秋風起,
莼鱸思欲嗜。
孤松秀冬嶺,
遙遙祝青翠。
極目雙峰劍倚天,
重門因設據高山。
城隍盡枕溪巖畔,
井邑全居水石間。
菰米滿江皋,霜雁垂兩翼。
雁飛自成行,我獨苦岑寂。
君寓郴之南,我來湖以北。
谫陋不自揣,使院理筆墨。
忽半載余,深悲駒過隙。
劇思風雨夜,對床疑共析。
男兒生世閒,歡聚信難得。
高堂垂白親,各各違顏色。
晚舟泊沙渚,我心倍惻惻。
安得湘中鯉,尺素達君側。
斷腸詩思滿江南,別后姿容總一般。料得林逋慣相惜,肯教寂寞過春寒。
孤根春暖雪初消,香滿西湖第六橋。最是懷人窗下意,怕看明月上寒梢。
臨風皆獨媚,
同蒂忽相親。
擢秀材宜合,
飄香勢自鈞。
雖慚兩岐瑞,
已掩百花春。
定是憐濡滯,
殷勤悅主人。
老去逃名何所為,漁蓑常向水云披。
竿頭高掛一輪月,澤畔輕移百丈絲。
煙霧直尋巢父樂,江湖無復子牟思。
不知嚴瀨誰能似,十里龍灣九曲池。
城喧時得避,松為響颼颼。
復與行吟接,因令旅思留。
維新香火故,結夏石堂秋。
看展華嚴禮,殊無一字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