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獨坐
橫胸五岳聳嵯峨,
自剔殘鐙倚醉歌。
階下寒蛩樓上雁,
十年消受此聲多。
橫胸五岳聳嵯峨,
自剔殘鐙倚醉歌。
階下寒蛩樓上雁,
十年消受此聲多。
胸中似五岳般高聳巍峨,獨自撥亮殘燈,倚著醉意放歌。臺階下寒蛩鳴叫,樓上雁聲掠過,十年間,我已多次承受這樣的秋夜清響。
五岳:中國五大名山(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此處借指胸中郁積或壯闊的情懷。
嵯峨(cuó é):高峻的樣子。
殘鐙(dēng):殘燈,鐙同“燈”。
寒蛩(qióng):秋寒中的蟋蟀。
消受:忍受、承受。
此詩當創作于秋日孤寂的夜晚。詩人或因漂泊、失意,于秋夜獨坐時,觸景生情,借“十年”之嘆,回顧人生經歷,抒發內心積郁。具體背景雖無明確記載,但從“十年消受此聲多”可推知詩人長期處于類似的孤寂環境中。
詩以“秋夜獨坐”為場景,通過“五岳”“殘燈”“寒蛩”“雁”等意象,將胸臆之壯與秋夜之寂結合,抒發十載孤寂感慨。語言質樸,意境蒼涼,情感深沉,是一首借景抒情的秋日抒懷之作。
學仙行為急,
奉戒制情心。
虛夷正炁居,
仙圣自相尋。
若不信法言,
胡為棲山林。
(同前。)。
門前昨夜信初來,
見說行人卒未回。
誰家樓上吹橫笛,
偏送愁聲向妾哀。
甲寅候,
江東足糊口。
倉儲諸處空,
民戶離鄉走。
又乃發瘟災,
遇厄難脫手。
低處必水傷,
中高又無有。
朱砂水銀入鉛池,
收得黃芽人不知。
本是仙人留口訣,
有緣而遇還要師。
師須分明傳口訣,
世上喧喧少言說。
七十年中付一人,
分明還須有仙骨。
戊辰里,蟲蝗皆競起。
人民遭災疫,婦女悲生死。
災害是秋中,稻出山腰里。
低處定難收,必是遭洪水。
學仙絕華念,
念念相因積。
去來亂我神,
神躁靡不歷。
滅念停虛閑,
蕭蕭入空寂。
請經若饑渴,
持志如金石。
保子飛玄路,
五靈度符籍。
頭腦禮金闕,攜手遨玉京。
騫樹圓景園,煥爛七寶林。
天獸三百名,師子巨萬尋。
飛龍躑躅吟,神鳳應節鳴。
靈風扇奇華,清香散人襟。
自無高仙才,焉能耽此心。
青袿仙女隔蓬萊,
珠樹金窗向曉開。
燕子羽毛非廣袖,
殷勤也帶石花來。(《瑯嬛記》卷中引《本傳》。)
丁未紀,
種植山腰里。
低處不須耕,
墯民遭餓死。
非但逢災水,
亦乃干戈舉。
吳地是平邦,
厄在燕齊楚。
棲禽移晝向空飛,
林麓虛明水大肥。
萬國仰瞻當此夕,
片云爭合閉清輝。
群妖始覺神通小,
列宿應慙照耀微。
達曙何人最關念,
庾公樓上獨忘機。
(見《古今歲時雜詠》卷三十一。)
鉛汞二陰,還丹之心。
相制不難,人迷不尋。
學者不見,徒費千金。
堪得指教,作福拯貧。
如斯之用,天人不嗔。
非道破除,天之大怒。惡病加之,遭官刑獄。
甲子秋,耕民懷苦憂。
禾苗不成實,災厄害田疇。
但看入秋后,高田不可守。
辛苦臨冬春,父子離鄉走。
兄弟成路人,妻子爆糊口。
萬姓悉災迍,民隨千里走。
甲午初,水旱定難除。
車馬行湖底,船則納山居。
低田縱耕植,冬藏定是無。
欲知成家處,山際但耕鋤。
乙卯中,
四海并交通。
無殃皆得熟,
田父美施功。
粟麥最為首,
偏益在山東。
其年多有福,
歲內足狂風。
種植宜須早,
高處莫施功。
中低耕最好,
高處出蒿蓬。
太上散十方,
華燈通精誠。
諸天悉輝耀,
諸地皆朗明。
我身亦光徹,
五藏生華榮。
炎景照太無,
遐想被玉京。
(同前卷五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