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秋暮雨霽,偕柔嘉娣游河渚
云暗山光,風和竹韻。晚來庭院寒成陣。
玉纖無力整殘妝,倩人花下扶蟬鬢。
為愛登臨,頓消愁悶。煙霞似與蓬萊近。
昨宵雨過嫩苔生,歸來踏得雙鴛潤。
云暗山光,風和竹韻。晚來庭院寒成陣。
玉纖無力整殘妝,倩人花下扶蟬鬢。
為愛登臨,頓消愁悶。煙霞似與蓬萊近。
昨宵雨過嫩苔生,歸來踏得雙鴛潤。
烏云籠罩,山色暗沉,微風輕拂,竹聲悅耳。傍晚時分,庭院中寒意陣陣襲來。美人纖纖玉手無力整理殘妝,只得讓人在花下幫她扶好發髻。因為喜愛登高望遠,頓時消解了愁悶。眼前煙霞繚繞,仿佛與蓬萊仙境相近。昨夜雨過,嫩苔滋生,歸來時鞋子都被打濕了。
玉纖:指美人的手指。
倩人:請人。
蟬鬢:古代婦女的一種發式,兩鬢薄如蟬翼。
蓬萊:傳說中的海上仙山。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詞中描繪秋暮雨霽后偕娣出游的情景,推測是在秋季雨后,詞人心情起初或許有些愁悶,出游后心情轉好,可能生活較為閑適,有時間和親人一同游賞。
這首詞主旨是借秋景抒發情感,從愁悶到愉悅。其特點是景情交融,語言優美。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是經典名作,但展現了當時女性詞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學創作。
一講更無事,
翛然自不群。
閑情江上月,
孤跡檻前云。
徑冷秋苔合,
杉寒宿鳥分。
濤聲旦暮近,
應向出禪聞。
頰上毫添顧虎頭,
主人畫法擅西歐。
多情貌我東山妓,
一笑拈花鏡影浮。
無復同趨尺五天,
湖山佳處想聯翩。
看君揮手謝送者,
使我銷魂惟黯然。
閃雨不成張祖席,
停云空自寄詩篇。
過家莫作多時住,
聞道東人正可憐。
銀花千里,玉階三尺,遠近高低一色。天公今歲被詩催,特地放、冬前四白。
梅梢竹外,頻頻輕撼,嫌亂瑤芳素質。耐寒相對不勝清,氈帳底、偎紅未得。
阮郎歸去,悵濃春瞥逝。縹緲仙源路無際。剩年年、寒食如墨春陰,吹碎雨、點點替人彈淚。
一枝和夢寄。試問情深,潭水泠泠淺還未。懶更賦題紅,爇瓣心香,怕喚起、吟魂憔悴。倘暗里、有時蝶飛來,便穩抱花須,也和愁睡。
遠山漠漠淡無痕,無數炊煙江上村。兩岸參差搖綠影,一灣秋水繞柴門。
短岫層層樹影深,無多茅屋夕陽沉。遠山重疊疑無路,一葉漁舟泊柳蔭。
一片蒼茫夕照紅,長堤楊柳戰西風。麥花未謝鷗波冷,大有高人理釣筒。
瀘溪有二生,知我徐夫子。
饑寒不暇顧,苦欲學詩史。
夫子寄我書,八月章江涘。
答君何遲遲,月冷魚山水。
文章出有神,光怪豈不偉。
孰云草莽間,終老巖穴士。
河流尚未冰,思君對鮮鯉。
吾徒孰升沈,消息無寸紙。
荊南萬里朝天道,巫女云荒產芳草。錦韉道賜帶盤雕,方物南來進龍腦。愿陪郊祀依日光,供張歸朝親奉表。勛階邑食及隸人,移鎮徐戎作家廟。
人生富貴侯與王,四海為家皆故鄉。勾吳月令牽牛中,翟茀乘風來閟宮。隨王劍履朝上殿,黃門夜趣長春宴。昭容引班入內朝,龍袞當中開雉扇。宴罷朝辭生局促,詔賜離宮作湯沐。先王烝嘗澤有差,上恩許歌陌上花。
迢遞風塵擁越臺,
空山臥閣長莓苔。
天邊旅雁三秋斷,
袖里瑤華二妙裁。
丹嶂曉嵐侵柱笏,
碧窗宵柝靜銜杯。
憂來鬢發蕭蕭短,
不待繁霜病后催。
逐客同征雁,翩翩出塞垣。誇胡曾斷臂,哭漢不歸魂。
別久見如夢,相看無一言。龍精千尺雪,持照昔人心。
家世崆峒山下居,
每因風雨念吾廬。
魚龍水落霜來后,
鳥鼠秋高月上初。
慈母手中千里線,
故人云外數行書。
經年未忍西南望,
知道青松久笑予。
兩山相挾作眉彎
不似橫云照眼寒
料想當年馀半額
至今留得與人看
昔處朝廷日,
堅持諫諍風。
宰司資大政,
帝座識孤忠。
烏府無前匹,
龍驤有舊功。
中興追錄處,
耆德在淵衷。
梧桐花落飛香雪。
卷簾一片玲瓏月。
人月兩嬋娟。
倚闌憑玉肩。
小鬟春睡倦。
裙上苔花茜。
私語好誰聞。
垣娥應羨人。
功業汾陽只等閑,
嗟公憂國鬢雙斑。
君恩郁郁通天帶,
里社青青少華山。
魏野有詩傳北使,
竹林遺廟向人間。
靖康若主澶淵策,
何至蒙塵遂不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