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同芝麓諸公集黑窯廠分賦
車馬紛城闕,
尋秋此地偏。
路深鐘響出,
臺古燒痕圓。
老樹侵沙苑,
饑鷹獵歲田。
與君期盡醉,
休問戰爭年。
車馬紛城闕,
尋秋此地偏。
路深鐘響出,
臺古燒痕圓。
老樹侵沙苑,
饑鷹獵歲田。
與君期盡醉,
休問戰爭年。
都城內車馬喧鬧,我們尋秋來到這偏僻之地。小路幽深傳來鐘聲,古老的臺地上還留著圓形的燒窯痕跡。老樹伸展到沙苑之中,饑餓的鷹隼在秋熟的田地上捕獵。與諸位約定今日一醉方休,莫再提及這戰亂頻仍的年月。
城闕:指都城,這里指北京的城樓宮闕。
偏:偏僻,指黑窯廠遠離鬧市。
燒痕圓:指古窯廠燒窯后留下的圓形痕跡。
沙苑:沙質的平地,可能指黑窯廠附近的沙地。
歲田:秋熟的田地,因秋日為一年農事收尾之時故稱。
期:約定。
戰爭年:指當時社會動蕩、戰亂未息的年代。
此詩約作于清初,黑窯廠為當時北京城外的燒窯場所,偏僻荒涼。詩人與友人(如龔鼎孳,號芝麓)秋日在此雅集,面對戰亂后殘留的荒敗景象(如“燒痕”“老樹”“饑鷹”),借景抒懷,反映了清初社會動蕩中文人的避世心態。
全詩以“尋秋”為線索,由都城喧鬧轉入郊野荒寂,通過古窯遺跡、秋日田野等細節,暗寫戰亂創傷;結尾“期盡醉”“休問戰爭年”以酒寄懷,含蓄表達對和平的渴望與對現實的無奈,是清初遺民詩中“以樂景寫哀”的典型之作。
熱得苦分明。小立閑庭。合來花下展桃笙。忽見一星和露錐,添個流螢。
煙不上銀屏。竹亦無聲。薄云幾片太凄清。正把疏簾才下也,已是三更。
黃金蕭索減仲產,
玉龍不死酬君恩。
朝來結客青樓飲,
拍馬齊出春明門。
昨朝易米菱花鏡,
今日換酒芙蓉釵。
何忍顰眉對妻子,
揚揚高步長安街。
匆匆得失兩無因,物我山中幾化塵。一念未忘尋舊路,買書人作賣書人。
平生淫志在多藏,大費人間有厚亡。豈忍看他錦字里,壁魚猶戀舊時香。
秋云覆地古剎荒,寺門一榜鸞鳳翔。眉山正氣何堂堂,千載翰墨留清香。
當時讒人正高張,群飛刺天蔽太陽。貝錦潛織巧異常,黨人碑首司馬光。
公也遠投蛟蜃鄉,慷慨度海鼉為梁。乃心無日忘廟廊,矯如勁柏含秋霜。
陶詩柳集壯行裝,朝云叔黨慰凄涼。餐霞臥月南斗旁,脫屣富貴如毫芒。
念公蚤歲厄舒王,南來禍始蔡與章。坎坷百折氣彌昌,泉源萬斛無盡藏。魑魅逢迎又何妨,羅浮天半同青蒼。
能作膏肓遺蕭輔,
更于西北振威雄。
若非明主矜羸老,
幾向高麗棄舊功。
茅屋晨雞早,征驂背華城。
平沙含月迥,遠火雜星明。
地瘠人煙冷,山空落葉鳴。
凄然懷舊社,回首曉云生。
沒弦琴,
指趣深。
尖新曲調,
須遇知音。
高山流水無窮意,
落落斷崖千萬尋。
南州榻始下,
三益抱琴來。
席上娛流水,
花前笑舉杯。
知音憐絕調,
終古見高才。
幸遇同歡賞,
夷猶半日回。
端居珍所尚,
三嘆少知音。
不遇丁年友,
那稱大歷琴。
徽明千古月,
匣向萬山岑。
最是同閒止,
商歌入舊林。
江南憶,最憶舊宮門。
冷月紅墻無客到,晚潮青殿傍煙昏。
歌舞種愁根。
三季已千載,古道久荒榛。紛紛東漢士,飛鳴不當辰。經營救氛沴,此志卒埃塵。士生有進退,何必棄其身。其道雖褊迫,其行絕緇磷。公心不吾誑,復求無此人。
貧仕任固小,會計未可失。方今備千品,內外有卑秩。孰當責在己,施設能自必。拘文已難騁,避世固多屈。細云且可略,于大復何實?所就正如斯,與古豈同術?雖非萬鐘富,茍冒歸一律。焉能示朋友,學仕空自咄。
韓公綴文辭,筆力乃天授。并驅六經中,獨立千載后。謂為學可及,不覺驚縮手。如天有日月,厥耀無與偶。當之萬象瑩,所照百怪走。此其自然光,萬物安得有?其人雖已歿,其氣著星斗。窮天破大惑,更覺功業久。其馀施諸小,未負風義厚。
當身止自善,所遇時則不。致官九列齊,此理嗟亦茍。去就惟用舍,士固無常守。孔孟非其稱,斗祿應未取。惜哉天下才,甘受外物誘。
少年百事銳,豈謂身力孱。心笑古時士,樹立勢苦難。差池歲月邁,自照失朱顏。初心不復道,齟齬常未安。紛紛憂與勞,幾不傷肺肝。人生省己分,靜默固其端。詩書可自喜,施設諒漫漫。
相去幾年今與古,睢陽幾人朱與紫?嗟哉二子獨有名,義烈乃能長不死。當時美人歡未足,一日蒼皇行萬里。豈無公卿尊且寵,急反與胡為眼耳。丈夫感激世莫測,二子引身蒿下起。忠驅義激鬼神動,漠漠胡沙來此止。
奕奕宗祀,
煌煌禮文。
高靈下墮,
精意升聞。
熙事既畢,
忽乘青云。
敢拜明貺,
永清世氛。
不奈秋寒乍中人,暖風噓拂坐生春。
品評自到丹青地,車馬都勞侍從臣。
壯歲儒衣愁削跡,今朝彩筆喜通神。
浩歌京邑誰知己,惟有宗工許卜鄰。
磊砢嵚巇路不平,少年場里莫相傾。肝腸在舌人皆聽,盡是清商激楚聲。
長路關山感慨深,愁霖毒霧晝陰陰。蓮花匣里明秋水,照見含沙射影心。
乘風指日返仙鄉,
炯炯文星百丈光。
折桂定躋蓬苑選,
看花詎把小園忘。
翀霄力大雕方健,
緩轡吟閒馬不忙。
會見掇科如拾芥,
功名事業兩難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