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晦庵薦志南書有作
上人解作風騷話,云谷書來特地夸。 楊柳杏花風雨后,不知詩軸在誰家。
上人解作風騷話,云谷書來特地夸。 楊柳杏花風雨后,不知詩軸在誰家。
君家種德麻葦似,兩郎今日東南美。石麟角犀互輝映,拄腹撐腸皆錦綺。
賢書聯翩取如掇,文字欲貴江淮紙。步光久匣自光芒,仆姑所指當披靡。
去去秋風鼓鵬翼,翺翔煙霄此其始。建鄴山川古雄麗,平分勝槩供筆底。
氣陵鐘阜峰頭云,辭傾白鷺洲前水。聯璧不難先眾俊,歷塊仍能輕萬里。
平日雙眼不屢青,奇窮一生端坐此。即今意氣為君傾,老子閱人蓋多矣。
廬山佳處云英英,鶴歸誰識丁佐卿。
東林遺址倏興廢,未害諸老傳清名。
向來杖屨孰游歷,猿鳥近人鷗不驚。
樂天本愿祇兜率,思邈不忘聽化城。
一從棘位復帥閫,晉酌白獸懸旄旌。
先生本自遠公輩,夢系蓮社松竹行。
即今上品已補處,妙句留并山崢嶸。
未下飲光領一笑,曾是圓澤論三生。
何人著語嗣絕響,浪許伯起新有聲。
尚憶詩翁運椽筆,坐排九派咸東傾。
久飫南來飯,長維北去船。
薰衣子笑韻,入筯望潮鮮。
意適忘漂泛,吾生計食眠。
歸期何用數,寬待藕花天。
詩伯心如水,熊轓再護邊。
教條父老舞,姓字裔夷傳。
客到牽鈴索,詩成仰屋椽。
平吞云夢澤,聊酌隠之泉。
新居得翠微,景趣自幽奇。
白石群羊臥,修篁翠葆欹。
山光銜睥睨,云影傍藩籬。
席戶無車馬,禽猿不更疑。
小家作活魚脫淵,兇歉之備渠能先。勞勤頗似抱甕叟,安得心數如計然。
人方渴羌欲沽水,龍公睡足那容巳。怒卷淮江作飛雨,旱魃潛藏蝗蝻死。
令君丘禱亦魯雩,天心默隨人意孚。百里旄倪歌載涂,我亦飽飯竟潛夫。
今君豈復池中物,中年墨綬人稱屈。高郎小邑徑刺史,老子賀書當不日。
曉看明璣下網絲,物華俱屬喜晴詩。
一詞不措重呈拙,七字鼎來當更奇。
喜鵲啅人真作意,蝸牛屏跡似知時。
湖山好處長謠去,擬赴蘇堤勝日期。
父子相為命,淮鄉望海隅。
誰非牛舐犢,心羨燕將雛。
彩服藏書蠹,青春負隙駒。
營營溫飽計,猶恐未良圖。
簷鵲聲前拆鴈書,雙材有底到蝸廬。
潔樽幾夢沾膏露,下筯于今薦腹腴。
仙府流霞端伯仲,徐州禿尾但臺輿。
寒人醉飽何緣靜,徑攪詩腸撚白須。
舊約已湯餠,新歡仍碧香。
小閑障日手,同憩臥云莊。
群彥矢復沓,老夫詩在囊。
蔬畦暝晚色,野興為誰長。
夜燈晨飯棘圍重,檻束飛猱鶴在籠。
敢效騷人悲迫阨,祇防舉子誚冬烘。
摶風定有莊鵬化,得雋從知冀馬空。
明日還家壓新酒,菊登金蕊拒霜紅。
勞農今喜復南轅,夾道扶攜亦笑諠。
縣尹庶幾無疾病,山人迎送耐頻煩。
芼蔥湯餠聊堪飽,出甕春醪半帶渾。
惟有為民真實意,異時陳跡付公言。
千柱崇成儼舊規,小勞移筑未為非。
諸儒受業三熏沐,賢守收功一指揮。
蕆事此時爭拭目,決科它日看增輝。
問玄亦復侯芭事,可但經生識指歸。
南樓酌酒未分襟,啅鵲啼烏亦好音。
晴日倒紅生笑頰,煙梧搖淥漲杯心。
可堪歲月供行色,盡把江山博醉吟。
不繼蕪湖留十日,焦峰浮玉恣幽尋。
文字挽回正始音,如君豈合安家林。
干祿不作次且嘆,讀書方競分寸陰。
斯人與室幸孔邇,有底尋丈能汲深。
兩詩竟得摩老眼,慰我饑渴他年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