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宗皇帝挽詞三首 三
紫陌起仙飆,川原共寂寥。
靈輴萬國護,儀殿百神朝。
漏滴秋風路,笳吟灞水橋。
微臣空感咽,踴絕覺天遙。
紫陌起仙飆,川原共寂寥。
靈輴萬國護,儀殿百神朝。
漏滴秋風路,笳吟灞水橋。
微臣空感咽,踴絕覺天遙。
京城的道路上涌起仙風,山川平原一片寂寥。載著皇帝靈柩的喪車有萬國護送,禮儀宮殿有百神朝拜。計時的漏壺滴落在秋風中的道路上,胡笳聲在灞水橋上悲吟。我這微小的臣子徒然感動悲咽,悲痛欲絕只覺天那么遙遠。
紫陌:指京城的道路。
仙飆:仙風,這里指與皇帝去世相關的神秘氛圍之“風”。
靈輴:載運靈柩的車。
儀殿:舉行禮儀的宮殿。
漏滴:古代計時的漏壺滴水聲。
笳吟:胡笳悲吟,胡笳是一種樂器,常表哀傷。
踴絕:因極度悲痛而頓足號哭到昏厥。
唐敬宗李湛在位時貪圖享樂、沉迷擊球,后被宦官劉克明等殺害。此詩創作于敬宗駕崩后,詩人在參加葬禮等儀式時,有感而發寫下此詩,表達對皇帝去世的哀悼。
這首詩主旨是哀悼敬宗皇帝,通過描繪葬禮的宏大場面和哀傷氛圍,展現出皇帝的尊榮以及舉國的悲戚。在文學史上,這類挽詞體現了當時的宮廷文化和臣子對皇帝的情感表達。
故人同我去,清旦杖崇岡。寒日無留照,驚鴻有斷行。
聊將一日款,少洗十年忙。衰病不相棄,我廬今未荒。
縱談四壁靜,宴坐一鈴鳴。老火漸消晝,寒窗忽報晴。
凄涼魯兩士,赫奕漢三明。俱作南柯夢,令人骨亦驚。
圣德精禋格昊穹。
一大統,四夷來貢。
玉帛捧,文軌同。
世際昌隆。
共聽輿人頌。
長有掃帚樞作杷。
掃除洛中迎瑯琊。
落燈風定,粉墻東、梅英一點紅小。景物融和,愛春光恁好。鸚哥哢巧。喚簾內、浣花須早。況有階前,東風露井,一泓清曉。
行來碎珠自舀。倚銀床百尺,輕漾素綆,卻訝瑯然,觸銅瓶聲悄。多年玉導。看依舊、鳳蟠龍擾。手撫遺釵,裙扶花影,歸房微笑。
浣花溪水綠于苔,詩老祠堂近水開。
閑把禰衡徵往事,始知嚴武解憐才。
春風樹老鶯仍坐,夏日梁空燕尚來。
閱遍遺詩深感慨,夕陽庭院自徘徊。
風雨能來共此廬,見猶恨晚未云虛。
低昂前日遺塵嘆,淹忽經年結草居。
一室待除嗟事小,眾人相遇識君初。
如何便擬皋門隱,不為哀時失著書。
峰回灘轉石玲瓏,
傍楫隨篙詰曲通。
正是貪奇心不定,
輕舟直下去如風。
不見西湖堤畔柳,弄晴十里依依。暖風搓動綠煙絲。似同蘇小,雙舞斗腰肢。
憶昔六橋經鳳輦,擬為春暗龍池。畫船維處恣游嬉。斜陽煙靄,誰管斷腸時。
辟惡蕓香護寶藏,
重開一卷字生香。
山茅健筆今傳世,
遍寫豪情向艷陽。
言從大嵙崁,策杖加九岸。主人曰聞戒,兵衛資蔽捍。
初逢野番來,裸裎發披散。腰間皆佩牛,玃顧目殊睅。頷之俾馴擾,亦自啟笑粲。
路轉竹頭角,昏黑榛莽亂。叢叢羆可隱,敢以伏戎玩。
當關一失險,枯朽盡為難。蠢爾鳥獸群,亦有教猱嘆。
相望于潛信宿中,
為吟趙句憶坡翁。
如今文物依然在,
剩欲褰裳一笑同。
帝里承恩去,鄉園歿后歸。
書緣道路阻,交豈死生違。
遙憶鸰原恨,還憐鳳穴非。
此時應宿草,忍泣涕還揮。
炎暑不可觸,相逢正此時。
初無一日雅,肯誦十年詩。
語際傾心劇,忙中識面遲。
幽貞可潛伏,君智固如龜。
我已劉楨病,君仍屈子醒。
俱為石碌碌,不改柏青青。
吉語時占鵲,窮途恥聚螢。
何時一杯酒,相對話飄零。
出郭秋光好,黃葉颯沓霜空。筱徑織,石泉通。漱碎玉淙淙。
三生堂后名僧至,乘興杖笠過從。擬問取,寺門松。可仍舊如龍。
橋東。誰延佇,虎溪三笑,逢相識、廬山遠公。說曉起、秋山有信,趣昨夜、出岫閑云,仍返山中。
姑留軟語,飽看禪窗,瘦槲枯楓。
龐家之巷。
車馬轔轔。
泥丸之日無吊賓。
吊賓不來何所因。
由性苛克寡所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