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曲歌辭 皇帝感詞 一
提劒云雷動,垂衣日月明。
禁花呈瑞色,國老見星精。
發棹魚先躍,窺巢鳥不驚。
山呼一萬歲,直入九重城。
提劒云雷動,垂衣日月明。
禁花呈瑞色,國老見星精。
發棹魚先躍,窺巢鳥不驚。
山呼一萬歲,直入九重城。
皇帝提劍出征時風云變幻、聲威震天,登基治理天下后政治清明、如日月般光輝。宮廷中的花朵呈現祥瑞之色,朝中元老如同天上的星宿般杰出。皇帝出行劃船時魚兒先歡快跳躍,窺視鳥巢鳥兒也不驚慌。百姓高呼萬歲,皇帝威嚴地進入皇宮。
提劍:指皇帝出征、施展武力。云雷動:形容聲威浩大,如風云雷電。
垂衣:出自“垂衣裳而天下治”,指帝王無為而治,天下太平。日月明:比喻政治清明。
禁花:宮廷中的花朵。瑞色:祥瑞的顏色。
國老:朝中元老。星精:星宿的精華,比喻杰出的人才。
發棹:劃船出發。
九重城:指皇宮,形容宮禁深遠。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這類作品通常是在皇帝在位時,為歌頌皇帝的功績、展現國家的繁榮而創作。當時社會可能處于相對穩定、繁榮的時期,作者通過詩歌表達對皇帝的贊美和對國家太平的頌揚。
這首詩主旨是歌頌皇帝的英明統治和國家的繁榮昌盛。其特點是運用多種意象營造宏大祥瑞的氛圍,語言大氣。在文學史上,這類歌頌帝王的詩歌反映了當時的宮廷文化和社會風氣。
香浮椽燭散新煙,閶闔沉沉輦路邊。
寶蠟分擎初拜賜,錦衣飛步競傳宣。
柳陰未曉明粧鏡,花氣籠晴趁卷簾。
莫怪荒涼問榆火,午炊猶待死灰然。
薄寒中人秋氣清,山能高絕水能平。
獨憐佳節迫吹帽,誰可東籬嗅落英。
盡道詩家有昌甫,每逢勝處說淵明。
鬢毛垂領蕭蕭白,應任雨風陰復晴。
惜春惟付酒杯深,不特年齡老鬢侵。
花柳共隨人酩酊,軒裳祇覺我??嵚。
數家突兀迷深谷,一澗連橫出茂林。
行遍東鄰與西舍,弄云初日見啼禽。
一斥歸來上野航,老無羈絆試斟量。
詩囊縱在那能賦,酒盞何嫌且細嘗。
點檢丘園理花草,咨詢里社見蠶桑。
玉為山底冰溪水,魚鳥飛潛意更長。
一自南臺酒,公今成古人。
方期千載事,豈料百年身。
從俗心良苦,安時志欲伸。
稽山歸旐飐,我淚亦沾巾。
十載嘗同望此山,雅懷幽意頗相關。
豈期苔竹隨公去,應笑錢塘見我還。
洗夢唐人詩句里,驚霄前哲石碑間。
秋風古寺一杯酒,老覺心情只欲閑。
春山無伴怨傷神,故作幽期一兩人。
花外水田看白鷺,松根高冢問麒麟。
初非此叟其游淡,終是諸賢所趣真。
雨氣忽生歸去晚,新詩改罷滿壺春。
在昔從諸老,于今失此翁。
貌莊知德性,身退仰高風。
制宅規何遠,藏書意轉隆。
雖非官可貴,自與道無窮。
三年寒食在山中,柳自青青花自紅。
寓意本期詩得策,推愁殊覺酒無功。
消磨故態全然別,冷落新交轉不同。
原上子推將隠矣,且呼餳粥對春風。
姑蘇臺下同杯酒,一旦相從情轉親。
才屈自應無近用,時升誰不有通津。
避名苦節乾坤大,務道圓機歲月新。
我亦推藏山澗曲,細思余論忍沾巾。
泠齋風雨夜,兄弟笑言溫。
燈火萊衣戲,文書馬帳尊。
更聲傳杳杳,簷溜落紛紛。
茶果團欒坐,都無官舍喧。
突兀荒荒漫挈瓶,泓澄窈窈且揚舲。
隔山雞犬三家聚,近水魚蝦一岸腥。
說夢休夸巫峽賦,移文何愧草堂靈。
交游少得親相識,臨眺多為舊所經。
海內宗盟盛,振振乃好修。
傷心終契闊,回首近從游。
才學年方壯,聲猷志未休。
人琴遽如許,歌罷玉溪流。
三畏堂中一老人,青編黃卷養精神。
孜孜為善學時習,兀兀窮年德日新。
常以路遙難請益,且于坐下得親仁。
淵哉和靖相傳處,多少聲名聳搢紳。
拔卒尋詩將,同朋按酒兵。
巢由空自洗,沮溺向誰耕。
城市時來往,鄉村日送迎。
任之多論秀,分矣只編甿。
上郭如拳大,南溪指掌平。
醉隨吟力去,歸隠紫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