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王十二丈
三畏堂中一老人,青編黃卷養精神。
孜孜為善學時習,兀兀窮年德日新。
常以路遙難請益,且于坐下得親仁。
淵哉和靖相傳處,多少聲名聳搢紳。
三畏堂中一老人,青編黃卷養精神。
孜孜為善學時習,兀兀窮年德日新。
常以路遙難請益,且于坐下得親仁。
淵哉和靖相傳處,多少聲名聳搢紳。
三畏堂中有一位老人,整日研讀經史典籍來修養精神。勤勉地做善事,時常學習,一年到頭刻苦鉆研,品德日益提升。我常因路途遙遠難以向您請教,好在能在您身邊親近仁德之人。那和靖先生傳承下來的學問多么高深啊,多少聲名讓士大夫們敬仰。
三畏堂:可能是老人居住或講學的地方。
青編黃卷:指書籍,古代書籍多用青絲編聯竹簡,以黃蘗染紙防蠹。
孜孜:勤勉的樣子。
兀兀:勞苦的樣子。
請益:向人請教。
親仁:親近有仁德的人。
和靖:可能指林逋,謚號“和靖先生”,北宋著名隱逸詩人。
搢紳:指士大夫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定。從詩的內容推測,詩人與這位王十二丈相識,王十二丈可能是一位有學問、品德高尚之人,詩人可能是在與王十二丈交往過程中,被其學問和品德所折服,從而創作此詩表達敬意。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王十二丈的學問與品德。其突出特點是語言平實但情感真摯,通過對老人日常學習和品德修養的描寫,展現出老人的形象。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沒有廣泛影響,但體現了當時文人之間相互敬重、崇尚學問品德的風氣。
今時難得是高人,里社因君俗愈醇。松竹漸成風月好,只應終日聽韶鈞。
脩鍊工夫合自然,河車潛引玉池泉。老君道德人難識,復見云孫達二篇。
全家歸隱似前賢,碧酒醇醲白蟹鮮。心欲生民常富壽,高歌會樂太平年。
不教外物翳襟懷,明合蓍龜亦信哉。駑蹇自慚無駿骨,謾勞伯樂品題來。
胸藏大巧貌如愚,
終日勞勞未覺痡。
收拾钁頭閒一枕,
祇應蝴蝶共歡娛。
遙天風靜時,百足翻騰久。
一日墜平蕪,道路爭回首。
我心傷猛禽,曷被柔絲糾?
凡鳥自飛飛,壯志埋塵垢!
云氣吞江卷夕陽。白頭波上電飛忙。奔雷驚雨濺胡床。
玉節故人同壯觀,錦囊公子更平章。榕陰歸夢十分涼。
愛廬神自王,八十倍恬愉。
莫逆惟書卷,絕交是利途。
斫輪知養術,行素得真吾。
化雨涵春者,階前佐舞襦。
奕世龍韜耀將星,守窗惟愛讀書螢。
愁看歐氏隴阡表,喜建蘇家族譜亭。
棣萼關情花寂寂,寒泉入夢水泠泠。
雙金片玉人皆許,勛業行藏鬢正青。
擇君敷衽奉先皇,謇謇曾囊極諫章。
眾稚口中成市虎,九夫肱下有墳羊。
虛車不見同人跡,古鏡深含照魅光。
磬室蕭條唯四壁,傷心初服芰荷香。
白足提籃上菜場。殘瓜晚豆費周章。信知菰筍最清腸。
幼女迎門饑索餅,病妻揚米倦憑筐。鄰廚風送肉羹香。
霽景、對霜蟾乍升,素煙如掃。千林夜縞。徘徊處、漸移深窈。
何人正弄,孤影蹁躚,西窗悄。冒霜冷貂裘,玉斝邀云表。共寒光、飲清醥。
淮左舊游,記送行人,歸來山路窎。駐馬望素魄,印遙碧、金樞小。
愛秀色、初娟好。念漂浮、綿綿思遠道。料異日宵征,必定還相照。奈何人自衰老。
山深影獨翔,湍月似冰涼。
石入分泉璽,莓生濾藥囊。
樹頭懸笠子,經背寫花方。
若過湘君去,瑯玕截許長。
人世幾回開口笑,眼前有酒莫嫌貧。
秋來最是莼鱸美,春去且嘗筍鱖新。
寂莫選樓猶有跡,豪華金谷已成塵。
天機浩蕩江湖小,幸得良朋到處親。
歸路穿林好,濃陰半里長。
高蟬鳴復歇,幽鳥息還翔。
遠寺鐘聲晚,清溪水氣涼。
悠悠塵外趣,霞彩滿衣裳。
角黍綠離離,茶瓜與客期。
短衣懸艾艾,長命續絲絲。
燕乳過初夏,蜂喧恰午時。
葵榴幸無恙,折取伴芳卮。
西山蚤擅三明譽,東浙真成九老游。
水閣風亭忘歲月,巖花澗草度春秋。
季鷹自足莼鱸興,平子寧甘都邑留。
圯上一編今在否,向來專為赤松謀。
自我移居到南郭,登高三上三城北。城隅杰閣五層開,六合分明在胸臆。
二江洋洋趨向東,五嶺氣與珠厓通。青天四垂海波立,煙云變幻生長風。
故人相約酬佳節,歌舞岡前高宴列。東西南北一萍蓬,永嘯長吟各雄杰。
仙人亭館石為臺,文窗四啟無纖埃。木棉古樹垂百仞,清陰覆地秋聲來。
座邊埤堄連天起,萬壘青青皆秀峙。龍盤虎踞勢未殊,為霸為王皆有以。
昔人歌舞尚留名,今人歌舞不成聲。廣武城頭發浩嘆,千秋阮藉稱狂生。
君不見高皇用武平方國,百粵懷柔獨文德。斯樓結構自初年,其廢其興豈人力。
雕甍刻桷此重新,地轉天旋多氣色。為君釃酒興何極,半酣起舞忘頭白。
倚天長劍又何人,側身四望乾坤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