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藤杖
交親過浐別,車馬到江回。
唯有紅藤杖,相隨萬里來。
交親過浐別,車馬到江回。
唯有紅藤杖,相隨萬里來。
親朋好友送我過了浐水分別,車馬陪我到江邊就返回了。只有這紅藤杖,一路跟著我走了萬里路程。
交親:親朋好友。
浐:浐水,在今陜西。
江:這里可能指長江。
此詩具體創作時間不詳。推測是詩人遠行時,親朋好友送別至浐水、江邊后折返,而紅藤杖一直陪伴其遠行,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遠行中的孤獨及對相伴之物的感慨。其特點是情感真摯,以小見大。在文學史上雖不屬經典名篇,但展現了詩人細膩的情感。
盤寫晶丸轉未停,弘成吞處石光熒。何如插羽凌風去,碧落新晴聽遠鈴。
日日開籠放雪衣,海天難得寄書歸。祇教早脫將雛苦,化作詩腸白鳳飛。
厓邊泊舟處,犬吠有人家。
披徑芭蕉葉,繞村蕎麥花。
夕陽依水盡,初月向山斜。
遙寄空庭坐,才應放晚衙。
寶篆香消夢乍回,好懷聊為晚涼開。珠簾半捲春如海,無數青山入座來。
誰憐客里病厭厭,自覺鄉思日日添。從此無心愛良夜,任教花影過疏簾。
十二朱樓多麗人,紅顏綠鬢頰生春。閒情不惹巫山夢,明月清風作兩鄰。
椆柳河邊夜雨過,詩懷偏少客懷多。東鄰輕薄諸年少,爭唱高陽出塞歌。
朔雪霏霏擁被眠,柳營偏近戍樓邊。石床驚覺還家夢,梅角一聲霜滿天。
仁厚傳嘉祐,重華繼紹興。
方恢周境土,忽治漢山陵。
儉匪珠襦殮,危猶玉幾憑。
遙知天上樂,難返白云乘。
從黃石容履,一編書,曾佐漢王關。甚殷勤佳約,茹芝人共,引鶴差鸞。借手便成羽翼,方略正如閑。說道赤松去,還在人間。
紫綬青春如許,是南辰尊宿,北斗天官。問沙堤早晚,喜色滿長安。傳宣能勾鳳詔,便玉除前面領仙班。功名了,卻茶煙琴月,慢慢東山。
胡亂何妨信手拈,
宗風于載絕廉纖。
阿儂也吸西江水,
愧殺當年不少鹽。
無明實性即佛性,
心凈還同佛土凈。
水鳥樹林聲色中,
殊無毫發來爭競。
邑貧風俗儉,君去共弦歌。
持己心宜肅,臨民色要和。
寒儒尤可念,巨室已無多。
好與諸耆舊,商量細撫摩。
福地瑯嬛畫里藏,
輪云常護尚湖旁。
武林苕水風流盡,
始識菑畬世澤長。
往年曾說蔡中郎,唾落驪珠顆顆香。
卻憶涼州辛苦地,個中滋味亦親嘗。
遠道歸來把一麾,轉頭零落又成悲。
舊家只有葡萄在,從此無勞說荔支。
高門關頭霜樹老,
細路千山萬山繞。
亂馀村落不見人,
雪霰霏霏暗清曉。
莘川百里如掌平,
閒田滿眼人得耕。
山中樹藝亦不惡,
誰遣多田知姓名。
許李申楊竟何得?
只今惟有石灘聲。
金殿分來玉砌流,
黑龍湖撒鳳池頭。
后庭花落恩波斷,
翻與南塘作御溝。
石頭天險壯層城,
虎踞龍蟠舊有名。
峙鼎三分吳大帝,
渡江五馬晉東京。
高臺鳳去荒煙滿,
廢苑螢飛茂草生。
往事不堪頻想象,
夕陽西下看潮平。
三茅觀里仙為宅,
七寶山頭玉作堆。
不盡經行奇特處,
只教留作等閒來。
弦歌猶自說松陵,
冠豸峨峨合見徵。
君子歲寒江左共,
野人秋色鬢間增。
動搖山岳無南北,
報答涓埃忘寢興。
忽憶青門瓜圃業,
思歸擊壤誦年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