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和御制回鑾詩二首 其一
日轉蓬瀛詔蹕歸,晚陰風色倍清微。
從教小雨霑花潤,不放纖塵傍輦飛。
萬井歡心陪盛觀,盈涂嘉頌紀鴻徽。
時和歲稔民同樂,古昔升平似此稀。
日轉蓬瀛詔蹕歸,晚陰風色倍清微。
從教小雨霑花潤,不放纖塵傍輦飛。
萬井歡心陪盛觀,盈涂嘉頌紀鴻徽。
時和歲稔民同樂,古昔升平似此稀。
太陽轉動,帝王的車駕從仙境般的地方下詔返回,傍晚的微風和天色格外清新細微。任憑小雨滋潤花朵,不讓一點灰塵在御輦旁飛揚。千家萬戶滿心歡喜地陪同觀看這盛大景象,滿路都是美好的頌詞來記載這宏大的榮耀。時節和順、年成豐收,百姓一同歡樂,古代的太平盛世像這樣的也很少見。
蓬瀛:蓬萊和瀛洲,傳說中的海上仙山,這里借指帝王出行之地。
詔蹕:帝王出行的車駕。蹕,帝王出行時清道,禁止行人來往。
清微:清新細微。
從教:任憑。
萬井:古代以井田制劃分鄉里,引申為千家萬戶。
盈涂:滿路。
鴻徽:宏大的榮耀。
時和歲稔:時節和順,年成豐收。
此詩為恭和皇帝的回鑾詩,應是皇帝出行歸來后所作。當時社會可能處于相對穩定、繁榮的時期,皇帝出行彰顯國威,歸來時受到百姓的歡迎,詩人借此詩表達對皇帝的恭順和對太平盛世的歌頌。
這首詩主旨是歌頌帝王和當時的太平盛世。其突出特點是語言典雅,氛圍喜慶。在文學史上雖不具有開創性,但反映了當時宮廷文學的風格和特點,是研究當時社會和文學的資料。
有似東浮滄海君,
乘槎泛泛逐歸云。
蛟綃市得能為寄,
擬寫清真隱秘文。
墨綬低回嘆陸沉,好山渾作翠眉顰。我聊爾耳寧違俗,仕有時乎亦為貧。
老去催科非所學,向來凋瘵愧斯民。整襟再拜欒城像,幸剩殘膏丐后人。
宦情元薄且浮沉,撫字勞心祇效顰。白首論交嗟已晚,青衫捧檄祇緣貧。
簡書豈不懷朋友,德意安能及吏民。誤矣折腰成底事,誰歟高枕有閒人。
萬劫吾生值,興亡祗益哀。
路傳豺虎惡,秋入雪霜催。
謀國誰孤注,牽腸日九回。
汍瀾對兒女,摩眼倦還開。
萬死生從狄道回,相門雅意特憐才。
老來姜佳心彌辣,難后川椒口又開。
三木生香磁器碎,九成入夢鳳弦哀。
番兒穹帳休環泣,含笑忠魂到夜臺。
泉流古松下,松影流不去。時方望云霓,誰留臥龍住。
孤笛橫秋江,一聲山月白。蘆花起天風,蕭瑟溪南北。
落盡庭槐獨掩門,貞元朝士已無存。
空城草木秋霜早,故國江湖夜雨翻。
夢里觚棱非往日,愁中鼓角易黃昏。
青衫走馬章臺路,珍重當時舊酒痕。
帝在蕊珠殿,騫林白鶴翔。
方會琪花宴,遽聽青鸞歌。
云籠六六天,下界徒嗷嗷。
爾不慕玉府,輪回復奈何。
梨花零落盡,
獨有豆花肥。
多謝東風意,
微香吹撲衣。
已是傷離別。更那堪、風風雨雨,助人凄切。寶鼎香寒銀燭暗,遠夢迷離難覓。聽破曉、流鶯聲滑,似說金門人待漏,負香衾、一樣工愁絕。身千里,寸心折。
天涯驛使遲消息。倚欄桿、腰肢盈握,祗應自惜。三五良宵團圞影,相對可憐遙夕。算只有、啼痕凝碧。目極蒼茫云樹外,料鞭絲、空裊斜陽陌。魂消處,共誰說。
白日下崦嵫,秋風吹廣漠。
升高豁遠眸,重陰蔽林薄。
愿言懷故人,謦欬儼如昨。
既來不久留,虛齋增索寞。
何當縶白駒,解此五情鑠。
天策沉沉集俊髦,
丁丁棋子動金鰲。
不知玄武門前事,
何似商山一著高。
吹毛不是凡間鐵,
百匝千重唯一決。
出頭天外笑呵呵,
喜得空生不曾說。
秋風香市集南灘,此去原非禮法壇。
一縛蟹螯鄉味俊,兩行鴨陣水天寬。
童心不礙泥嬰攫,墨額休儕畫史看。
屈指明朝重九會,那堪淚眼對萸盤。
巖花不可攀,翔蕊久未墮。
忽下幽人前,知子觀空坐。
春鴻同聽薊云間,佩印都亭去莫攀。
柳外盧奴分大陸,城頭沙麓引恒山。
芻糧遠實黃花塞,烽火空懸白馬關。
三輔試君寧保漳,計期飛傳已徵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