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題北軒
說儒論四方,以北為背明。蓋言幽陰位,有向即非亨。
遂令口耳兒,惡北如近刑。安知壬癸交,于此兆萬靈。
天元氣始降,坎水首五行。理數漸推遷,至兌乃秋成。
余陰與初陽,分此朔易庭。故為始終地,變化容可輕。
不但天道爾,人為亦該并。帝王宅九垓,輔相羅賢英。
德雖若伊周,稽首為公卿。如其惡北面,誰以臣庶稱。
吾知講析師,茍以巧自矜。何能亂達識,止可欺愚冥。
吾來坐書屋,軒楹有北名。題詩非賦詠,聊以說儒憎。
說儒論四方,以北為背明。蓋言幽陰位,有向即非亨。
遂令口耳兒,惡北如近刑。安知壬癸交,于此兆萬靈。
天元氣始降,坎水首五行。理數漸推遷,至兌乃秋成。
余陰與初陽,分此朔易庭。故為始終地,變化容可輕。
不但天道爾,人為亦該并。帝王宅九垓,輔相羅賢英。
德雖若伊周,稽首為公卿。如其惡北面,誰以臣庶稱。
吾知講析師,茍以巧自矜。何能亂達識,止可欺愚冥。
吾來坐書屋,軒楹有北名。題詩非賦詠,聊以說儒憎。
談論儒家學說時說四方,認為北方是背向光明之處。大概說這是幽陰的方位,有朝向這個方位就不順利。于是讓那些只知聽言學舌的人,厭惡北方就像接近刑罰。哪里知道在壬癸交匯之地,萬物在這里孕育征兆。天地元氣開始下降,坎水在五行中居首位。道理和運數逐漸推移變化,到兌位時便是秋季收獲。殘余的陰氣和初生的陽氣,在這朔易之庭區分開來。所以這里是事物始終之地,變化豈能輕視。不只是天道如此,人事也包含其中。帝王居住在九州,賢能的輔相羅列。德行即便像伊尹、周公,也要俯首稱公卿。如果厭惡北面之位,誰還會以臣下百姓自稱。我知道那些講解分析的老師,只是憑借巧辯自我夸耀。怎能擾亂通達有識之人,只能欺騙愚昧之人。我來到書屋坐下,軒楹有北軒之名。題詩并非為了賦詠,只是借此表達對那些錯誤論儒者的憎惡。
背明:背向光明。
幽陰位:指北方陰暗的方位。
亨:順利。
口耳兒:指只知聽言學舌的人。
壬癸:在古代五行學說中,壬癸代表水,也與北方對應。
兆萬靈:萬物孕育征兆。
坎水:八卦中坎代表水,與北方對應。
兌:八卦之一,代表秋季。
朔易庭:象征陰陽交替之地。
伊周:指伊尹和周公,古代賢相。
講析師:講解分析學問的人。
軒楹:指軒廊的柱子,這里代指北軒。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從詩的內容推測,當時可能存在一些對儒家學說片面、錯誤的解讀,詩人對此不滿,在書屋中看到北軒,借題發揮,表達自己對正確理解儒家思想和天地道理的看法。
這首詩主旨在于批判對儒家學說的錯誤認知,強調要正確認識天地變化之理和人事關系。其突出特點是將陰陽五行學說與儒家思想相結合進行說理。在文學史上雖不算經典名篇,但反映了當時學者對學術觀點的探討和爭鳴。
金氣黃楓半葉紅,晚來漁客倚青松。
多多動夢夜涼路,處處偷光午月峰。
長安萬里景,大陽千里道。
大悲閣前是鼎州,黃鶴樓前鸚鵡洲。
堂堂感麟翁,耿耿跨箕尾。已垂百世芳,何用東山起。
平生夢奠處,鬰鬰佳城啟。禪枝附奕葉,魚粥常千指。
老龍臥頹波,秀木森嶷峙。堆螺沃黛山,瀉玉??金水。
上人一錫拄,心寂倦他徙。我亦希子文,仕已忘慍喜。
時來語道要,中立旁不倚。而君樂幻空,說定不說止。
永懷先覺人,愧發汗流泚。彝倫出筆削,一是無彼此。
修程不自勉,九十半百里。相彼齅世芬,所向輒搖弭。
未知吾相馬,異質遺毛齒。更須求真龍,萬古資一洗。
老愧憑闌目力昏,百年懷抱向誰論。
晴空雁起云邊塞,夕照人歸郭外村。
因記昔游驚迅晷,暫將離恨付清尊。
誰人肯似邊居士,遠駕朱輪過雀門。
天竺山前昔據鞍,帽峩高屋古袍寬。
發雖比舊十分白,心有憂時一寸丹。
云路正看鳴劍履,君門可早掛衣冠。
為公試草薌林傳,歸日來紉九畹蘭。
日走瞿曇宅,殷勤問覺圓。荷珠翻雨碎,荇帶逆風牽。
安步穿芒??,長驅斷蠟鞭。臨深呼屬玉,騎氣道蜿蜒。
前輩幾人到,高情五字篇。翩翩遺濁世,落落度長年。
斷石崖蜂出,喬枝谷鳥遷。端為逃暑去,復作拂云眠。
心曠風林豁,書干棐幾鮮。丞方有公事,尉亦從群仙。
倚玉吾何幸,棲云志未偏。久知情澹泊,不夢翠連娟。
晚日斜吹綺,新詩欲鬭妍。微行窺沼鵠,孤坐蛻枝蟬。
俯視千章木,如臨尺五天。韻高巾墊角,飲痛盞垂蓮。
小筑堅前約,茲游定昔緣。欲夸山聳髻,安得思流泉。
卻恐樽無醁,群憂爨不煙。誰來助清興,吹裂笛如椽。
一夜云峰卷迅雷,殘紅狼藉點蒼苔。
鶑聲豈解留春住,燕語虛勞喚夢回。
愁寂頓疑詩思減,衰殘偏感歲華催。
柳溪魚鳥應相識,乘興無嫌日日來。
不須歌吹上叢臺,千里晴川入座來。
世事難憑休掛口,生涯見在且銜杯。
無情趁暖花先老,有信迎寒雁已回。
遙想故園親種菊,霜枝露蘂向誰開。
當年夢賚見清伊,勁氣全歸目與眉。
髫齓已能莊語笑,嬉游元只在書詩。
青松不及明堂用,黃壤空余白玉悲。
精爽有無何處去,豈能知我痛心時。
方床洗湘斑,夏簟織蘄笛。
誰與同臥起,青奴甚相得。
嘉哉直節君,契分近愈密。
深林捕貓頭,乃復枕上膝。
直從無熱天,徑下清涼國。
早晚報平安,一覺我自適。
夢中從我游,子猷推第一。
路斷無依著,滿船乘雪月。
夜午不相關,全體蹈金鐵。
唱出歸家歌,恣吹還鄉曲。
從斯野子夢,徒爾難分節。
誰可忘憂慰寂寥,夏長惟以一壺消。
坐中皆欲從多馬,妙處何妨不絕梟。
幸郭滑稽無事日,將遵取士中興朝。
諸公有意來償進,貰酒何妨為解貂。
君到洗沐已,蠟屐款北山。
吾祖山中人,凜然千載顏。
其旁馬鬣封,近去龍袞間。
通鑒恰施行,新經宜少刪。
世上有公議,渠自明忠奸。
物情有報復,天道則好還。
有田二頃復何求,長恐斯言久不酬。
青篛正堪煙雨笠,白文終返水云裘。
相親多謝風標子,可款豈無瀟灑侯。
更下疏簾對君弈,要觀都大出棋州。
鈞樂云中動,鑾輿天上行。
百花齊醉日,孤月獨明更。
玉漏頻催酒,金爐細結甍。
春秋有常幸,日日調清平。
待雪多年久未逢,茲辰如望故人風。
稍添松頂三分白,獨露蕉心一寸紅。
泥尾可能留雁使,豚蹄何敢謝龍工。
不如借取公家氅,著向飛樓縹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