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向伯恭
天竺山前昔據鞍,帽峩高屋古袍寬。
發雖比舊十分白,心有憂時一寸丹。
云路正看鳴劍履,君門可早掛衣冠。
為公試草薌林傳,歸日來紉九畹蘭。
天竺山前昔據鞍,帽峩高屋古袍寬。
發雖比舊十分白,心有憂時一寸丹。
云路正看鳴劍履,君門可早掛衣冠。
為公試草薌林傳,歸日來紉九畹蘭。
從前在天竺山前騎著馬,頭戴高帽身著寬大古袍。頭發比過去更白了許多,但心中仍懷著對時局的擔憂與赤誠。正看著你在仕途上有所作為,你卻應早日辭官歸隱。我愿為你試著撰寫薌林傳,等你歸來時一起采摘香草。
據鞍:跨著馬鞍,指騎馬。
峩(é):同“峨”,高。
一寸丹:指一片赤誠之心。
云路:指仕途。
劍履:指官員上朝時佩劍穿鞋,這里代指在朝為官。
君門:指朝廷。
薌林:可能是向伯恭的別號或居所之名。
九畹蘭:出自屈原《離騷》“余既滋蘭之九畹兮”,蘭象征高潔,這里指香草。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可推測當時社會可能存在一些問題,詩人的友人向伯恭在仕途上有所作為。詩人或許有感于時光流逝、友人的境遇,寫下此詩表達對友人的情感和想法。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友人向伯恭的情感,既肯定其憂國之心,又勸其適時歸隱。特點是情感真摯,通過意象和對比等手法增強表現力。在文學史上雖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與友人之間的情誼和對人生的思考。
理棹出盤門,蓬窗掛秋曉。
蘆花一溪雨,淅瀝秋欲老。
念世多閒愁,居山未為好。
寒坐櫓不鳴,蛩聲亂衰草。
芰荷吹水綠波橫,
倦枕潮光夢亦驚。
見說御溝曾飲馬,
只今王氣郁臺城。
斯人落落,此地閒閒,于焉以息。焉用文之,籬槿檐蘿聊葺。四壁盡虛胠篋望,一溪恰類浮家宅。但無山,且憑空意設,眼前突兀。
笑豆葉、瓜花滿處,尚有閒窗,攤書置弈。陋署新名,谷口愚仍舊額。廢圃蝶嫌寒不到,窄門鶴幸孤能立。愛新來,清意味,卻因貧得。
不恨偏愁,非慵似懶,懨懨終日。年華逝水,又是暮冬時節。倚妝臺、雙顰翠蛾,云鬟強整嬌無力。正峭寒一陣,侍兒低語,夜來微雪。
簾密休輕揭。怕見了梅花,憐伊瘦骨。蔥尖攏袖,閑究還丹真訣。更多情、呵冰草書,幾回鹿脯從人乞。待和風、吹暖蘭房,共玩春宵月。
鄰圃代曾經,僧園種得成。
不關新雨過,自是絕塵生。
疏直能明眼,幽深足敘情。
何當共攜被,重此聽秋聲。
行盡平原路,今朝始入山。
馬前花氣重,林外鳥聲閒。
草徑緣岡曲,溪田趁水灣。
孤鐘夕陽寺,杳杳翠微間。
離垢先生舊有園,
黃花三徑喜猶存。
籃輿半醉歸來日,
尚有柴桑濁酒尊。
一把新秧趁手青,輕煙漠漠雨冥冥。東風染盡三千頃,白鷺飛來無處停。
田塍常滿雨常馀,綠遍溪南我獨無。珍重天公不遺物,也分馀潤到菖蒲。
潮回沙岸漸闊,云凈山蜂更高。
扶杖僧歸古寺,抱琴客度危橋。
綠水橋邊酒店,白鷗沙上漁家。
山前山后春雨,江北江南落花。
俗士胸中數斛塵,
此君偃蹇不相親。
當年曾識子猷面,
大令今來是故人。
春雨傷行色,秋風問后期。
欲吟黃鳥意,更遺白華詩。
客路看山色,親幃有夢思。
遙知到家日,正好采莼絲。
獵獵朔風吹,蕭蕭黃葉飛。
嗷嗷雁南度,戚戚我心悲。
浮云西南來,聚散無長期。
君身若鴻鵠,我身若鳧鹥。
鴻鵠將遠翔,鳧鹥戀涸溪。
能不感離群,引頸以歔欷。
六國平來一瞬中,
心王不動八方通。
從前汗馬無人見,
只要重論蓋代功。
此城據之屋脊坐,鐵券時時書酒過。
部勒群兒夙負奇,容棺之墟無穩臥。
忽然治第中都中,安車迎入朝元宮。
里闬兵興敘舊事,御膳法酒時相從。
是時元臣率麗法,若胡為者封甌東。
妾媵資遣日臥疾,失音之老其途窮。
乃知韓彭菹醢坐少壯,從赤松游庶無恙。
不然吏事既以責三公,兵權不釋酒杯中,安得人人壽以終。
古寺孤峰出,千林秋氣橫。野云棲玉節,山鬼避文旌。
百仞雙鳧落,諸天列宿明。詠歸松徑暝,燈火動江城。
逸興秋旻上,移尊掃石屏。日回千嶂夕,云抱半山亭。
孤柱擎幽壑,疏松結翠欞。林深貪一夢,恐犯夜堂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