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茭橋居士作念念即佛頌
諸佛心內,眾生心心作佛。
眾生心中,諸佛念念證真。
君言諸佛無相,山鬼窟里安葬。
即今十二時中,是誰隨波逐浪。
諸佛心內,眾生心心作佛。
眾生心中,諸佛念念證真。
君言諸佛無相,山鬼窟里安葬。
即今十二時中,是誰隨波逐浪。
在諸佛的心中,眾生心中都能修成佛。在眾生的心中,諸佛時刻都在證悟真理。您說諸佛沒有形象,那是將其埋葬在山鬼的洞窟里。如今這一整天里,是誰在隨波逐流呢?
念念即佛:指每一個念頭都與佛相應。
證真:證悟真理。
無相:沒有固定的形象。
十二時:指一整天。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在當時的佛教文化氛圍中,對于佛理的探討和闡釋較為盛行。作者可能是針對一些人對佛理的錯誤認知,為茭橋居士創作此頌,以引導其正確理解“念念即佛”的思想。
這首詩主旨是宣揚“念念即佛”的佛理,批判錯誤認知。其突出特點是用直白語言表達深刻佛理。在佛教文學中有一定價值,有助于傳播和闡釋相關佛理。
武夷之山千萬峰,溪水詰曲流其中。
噴云涌雪可□楫,一棹無覽仙人蹤。
白鶴昂昂寫峭壁,雕虎長□□清風。
懸崖蛻骨造化外,絕壑駕船神鬼功。
寒巖鼎灶失雞犬,盤石松椿騰蛟龍。
行行自喜浣塵俗,蕭散玉羽超樊籠。
當年此日是高會,左仙右仙曲未終。
紫星飄然天上去,曾孫虹橋路已窮。
我生丹心涵太沖,欲脫韁鎖追鴻蒙。
上邀軒轅宴玄圃,手摘日月相游從。
昨宵風露泠泠,海棠上、月鉤西墜。蒼苔立盡,不管冰寒,那是情思。金縷兜鞋,紅蕤欹枕,帷開還閉。怪傳杯選事,紗窗低報,卻偷被背儂起。
簾外碧桃芳訊,等些時嫩英都綴。匆匆可惋,人間春色,只除在碎。試問于卿,干將何事,皺伊池水。但云鬟玉臂,清輝香霧,有盈盈淚。
層臺暮云外,
寂寂羽人居。
積雨階除靜,
含風殿閤虛。
洞中留白日,
窗下寫丹書。
即此觀幽逸,
能令世慮疏。
云起爐山久未移,功名不恨十年遲。日斜疏竹可窗影,正是幽人睡足時。
萬卷吾今一字無,打包隨處野僧如。短檠未盡殘年債,欲問班生試借書。
中興天子要人才,當使生擒頡利來。正待吾曹紅抹額,不須辛苦學顏回。
池館森森石徑迤,一清清歷可人思。
鳥吟爽籟脩脩竹,蝶趁芳叢短短籬。
杖屐屢疲堪命酒,溪山入賞盡宜詩。
惟憐韻事難描寫,花有幽香月有蕤。
叢筠秀木綠成圍,
零落妝樓委夕暉。
生小祝英臺下住,
慣看蝴蝶作團飛。
香國生毛羽,飛來震旦遐。
分明鸚鵡鳥,莫道素馨花。
被雪心偏熱,含輝影故斜。
迦陵音自足,凡鳥慎無嘩。
花鳥恒相得,今看一體渾。
妝成矜獨立,慧極恥能言。
與月呈諸相,因香托六根。
然燈紅一抹,銜得覺皇恩。
明堂一柱已扶顛,下詔猶求梠與椽。
言并玉卮宜閣筆,鑒同金鏡正持銓。
驪珠魚目難齊價,嫫母西施孰是妍。
勉矣一鳴驚眾彥,莫將梔蠟誤長鞭。
弱齡寄事外,委懷在琴書。被褐欣自得,屢空常晏如。
時來茍冥會,宛轡憩通衢。投策命晨裝,暫與園田疏。
眇眇孤舟逝,綿綿歸思紆。我行豈不遙,登降千里馀。
目倦川涂異,心念山澤居。望云慚高鳥,臨水愧游魚。
真想初在襟,誰謂形跡拘?聊且憑化遷,終返班生廬。
金木水火土,
大蟲元是虎。
堪笑李將軍,
藍田空沒羽。
時事歷多艱,
愁心千萬結。
把袂對斜陽,
相看不忍別。
九曲衡峰望轉遙,秋風湘水自蕭蕭。羊垣羚峽馀妖氣,楚尾吳頭起怒潮。
萬卷奇書收薏苡,一朝信史付芻蕘。此行好慰鄉人望,贈策權當學繞朝。
傷心災難萬方多,轉語勸君毋渡河!天上星辰搖北斗,地中螻蟻夢南柯。
出山水本清如鏡,歸岫云猶淡似羅。維楚有材仍楚用,莫隨山鬼續「離騷」!
聽鼓羊城過往頻,一官贅物付沈淪。俄驚席卷新民國,竟似輪回再世人!
兵革欲銷文獻重,年華未老梓桑親。笑看司馬題橋返,挈得文君共食貧。
清漳山水多生色,印住衡山老寓公。食不累官今閔貢,舂甘賃廡古梁鴻。
秋高欲送伊人去,世亂應宜我輩窮!相士半生今有幾,昂頭欲搗碎虛空。
筆落元戎重,詩成坐客新。
譙門雙壯觀,邊將一團春。
夢破盤行玉,名存甕得銀。
衰遲亡補報,著意與民親。
龍門崇且秀,間氣鐘名賢。
卓哉卜氏子,允為群彥先。
講道師元圣,顏冉同周旋。
序詩發微旨,傳易探幽玄。
豈惟富文學,垂訓多格言。
悠悠千載下,斧屋尚巋然。
我欲薙荒穢,采蘋薦寒泉。
九原如可作,愿言為執鞭。
團扇團且潔,
不污亦不缺。
用舍惟其時,
行藏比賢哲。
寄言漢宮人,
何須中腸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