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戌過浯溪讀中興碑
峿山一何青,浯水一何綠。
上有唐朝碑,蒼崖與天矗。
清廟倣遺音,靈武號實錄。
其筆走風雷,其文貴金玉。
曾經兩賢手,足耀千載目。
后來紀名氏,前镵后且續。
豈無黃絹辭,中寓白圭讀。
一辭不敢措,我懼此碑辱。
雖然勿泥古,詠嘆豈不足。
岳將降甫申,吾皇車攻復。
將墨東海水,且汗南山竹。
勒功岱嵩頂,豈但清溪曲。
峿山一何青,浯水一何綠。
上有唐朝碑,蒼崖與天矗。
清廟倣遺音,靈武號實錄。
其筆走風雷,其文貴金玉。
曾經兩賢手,足耀千載目。
后來紀名氏,前镵后且續。
豈無黃絹辭,中寓白圭讀。
一辭不敢措,我懼此碑辱。
雖然勿泥古,詠嘆豈不足。
岳將降甫申,吾皇車攻復。
將墨東海水,且汗南山竹。
勒功岱嵩頂,豈但清溪曲。
峿山是多么的青翠,浯水是多么的碧綠。山上有唐朝的碑刻,青色的山崖與天并立。碑文仿清廟之音,記載靈武之事堪稱實錄。它的筆力如風雷涌動,文字比金玉還珍貴。曾經過兩位賢人的手,足以讓千年后人瞻仰。后來有人刻上名字,前面刻了后面還接著刻。難道沒有絕妙的文辭,其中蘊含著如白圭般的教誨。我一句言辭都不敢寫,怕辱沒了這塊碑。雖然不必拘泥于古制,但詠嘆也足夠了。上天將降下像尹吉甫、申伯那樣的賢才,我皇將像周宣王一樣收復失地。要用東海水為墨,南山竹為筆。在泰山、嵩山之頂刻石記功,哪里只是在這清溪之畔。
峿山:山名。
浯水:水名。
清廟:《詩經·周頌》篇名,這里指碑文仿其風格。
靈武:唐肅宗即位之地,這里指與靈武相關的史實記載。
兩賢:指書寫和撰寫碑文的人。
镵(chán):刻。
黃絹辭:指絕妙好辭。
白圭讀:像白圭一樣珍貴的教誨。
岳將降甫申:岳,指五岳,這里指上天;甫申,指尹吉甫、申伯,都是周朝賢才。
車攻:《詩經·小雅》篇名,這里借指周宣王的武功,喻指皇帝收復失地。
汗南山竹:古時用竹簡書寫,用南山之竹書寫,形容文字之多。
勒功:刻石記功。
“庚戌”當為具體年份,詩人路過浯溪看到唐朝碑刻,有感于歷史興衰。當時國家可能面臨著動蕩或失地未復的局面,詩人借此表達對國家中興的期望,希望能有賢才出現輔佐皇帝收復失地。
這首詩主旨是借游覽浯溪碑刻,表達對歷史的尊重和對國家中興的期盼。其特點是將自然景觀與歷史文化相結合,運用多種表現手法抒發情感。在文學史上體現了詩人關注國家命運、借古抒懷的創作風格。
早誦相如賦,知渠舊姓盧。
花香冰里見,風味藥中須。
細雨同梅熟,清聲混樂呼。
山禽嗔老子,拍竹護金珠。
月趁潮頭上,山隨柁尾行。
大江中夜滿,雙櫓半空鳴。
鴈冷來無幾,鷗清睡不成。
平生師友地,此夕最關情。
憑高每嘆昔人非,空有群峰礙落暉。
大雅風流誰舉似,長安秋草又衰微。
寒花負約開猶懶,幽鳥忘機趁不飛。
來往半生堪記處,西村燈火夜船歸。
何物清高稱月臺,雪天佳客照江梅。
謝家玉樹庭前發,后土瓊花歲里開。
朝日何郎吟未徹,晚風姑射宴方回。
橫拋珠玉人間世,只恐花神駕鶴來。
照人好語妙陽臺,佳節相隨七日來。
甚欲去陪桃竹杖,可憐消盡豆稭灰。
喜君天上星辰次,贈我人間錦繡堆。
小試平章和氣動,他年臺鼎要鹽梅。
幾年分閫作遨頭,又擁皇華歲兩周。
豈有休聲勤注倚,尚持英簜但咨諏。
只今袞職須誰補,自古官身可自由。
相業青徐寧有定,好將功業張吾州。
旋飾芳菲真草萊,強加湔祓敵塵埃。
春將紫翠籠丹桂,晚覺蒼黃植綠槐。
鼻觀已通蜂蝶閙,酒杯頻到燕鶑猜。
官居未勝閑居樂,乞得三年野興來。
弱質司明視,虛名直望舒。
軼群辭上蔡,能事到中書。
狡計空多窟,珍盤竟付廚。
獨將毫末效,曾紀汗青余。
一梁中截兩山連,雪布寒飛幾竅穿。
深鑿卻疑通禹穴,長流應不比潮泉。
崆峒影里分三峽,太極圖中會百川。
神斧何年平石壁,新題許我得深鐫。
一葉落,天下秋。
一塵起,大地收。
臨濟掌黃蘗,南泉喚趙州。
開口不在舌頭上,夜濤催發海南舟。
國尚有人悲此老,天其喪我泣吾曹。
平生心事知誰與,悵望今人論太高。
便欲卑心隨故步,豈期中路喪連鼇。
先生已死吾何望,舉眼猶知有鳳毛。
遲爾停車久,偷生恐未然。
皇威三令后,民瘼萬端前。
貔虎煙塵地,猩鼯雨霧天。
監官有老眼,巢幕暫狂顛。
雨葉收余音,寒蟲怨遙夜。
向來十年燈,致論秦屢借。
白頭錯料事,抱璞睎世價。
出門已絕倒,一字不堪藉。
卿月高華照楚墟,澄清雅意見登車。
星分屯壘云中戍,風引艅艎塞下儲。
十二聚民行惠政,三千議獄謹刑書。
最聲烜赫流聰纊,圣詔今朝下玉除。
宦游隨喜亦云聊,筆橐何官晚見招。
已定秦關無論蜀,好恢湯亳卻歸譙。
雪邊廬岳云千嶺,雨后湖莊水一腰。
買得扁舟能著我,便無西子也逍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