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①聶耳(1912-1935)。作曲家。原名守信,云南玉溪人。1930年至上海,次年入明月歌舞劇社任小提琴師。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左翼音樂、戲劇、電影等工作。1935年取道日本去歐洲、蘇聯考察,不幸在日本海濱游泳時溺水身亡。作有歌曲《義勇軍進行曲》、《畢業歌》、《大路歌》、《新的女性》等三十余首,民族樂隊改編曲《金蛇狂舞》等。②傳記片。以聶耳的生平業績為題材。燕電影制片廠1959年攝制。于伶、孟波編劇,鄭君里導演,趙丹、張瑞芳主演。
1.眾禽。
1.見"禽荒"。
1.謂鳥獸的境界。
1.捕捉鳥獸的網。
1.擒拿消滅。
1.鳥獸的通稱。或單指鳥類。
1.被擒獲的俘虜。
1.畋獵與女色。
①鳥獸飛禽走獸。②比喻卑鄙、無人性的人衣冠禽獸|無父無君,是禽獸也。
1.古代銅鏡。又名海馬葡萄鏡,背紋系高浮雕,紋飾以葡萄紋和各種鳥獸蟲蝶為主,造型生動,裝飾趣味極濃。流行于唐代。
1.古代特指亂倫的行為。
1.謂貪于獵獲。
1.捕捉誅戮。
1.擒獲殲滅。
1.比喻清清白白,光明磊落。
1.見"拳頭上站的人,胳膊上走的馬"。
1.見"拳q"。
1.像握著的拳頭大小。喻體積小。
1.勇壯矯捷。
1.抱拳作揖。
1.勇壯。
2.拳術;拳擊。
1.誠摯。
1.以手握沙,捏合不攏。比喻不團結。
1.猶屈膝。
2.卷曲腳爪。
1.猶勇力。
1.純色的全牲。
1.純色的全牲。
1.即牷牲。
1.南朝梁郊廟雅樂歌名。沈約作。
1.亦作"輇材"。
2.小才;淺薄之才。
1.見"輇才"。
1.一種車輪沒有條輻的車子。用以載棺。
1.送喪的器具。輇車和引棺之繩。引申為送喪的行列。
1.沒有條輻的車輪。
1.謂淺薄樸拙不堪重任的人。
1.丑貌。
1.圓貌。
1.亦作"婘?"。
2.留戀;思慕。
1.猶眷眷。依戀。
1.親屬。
1.懇切。
1.懇切。
1.深切思念;念念不忘。
2.煩悶,失意貌。
1.痊愈平安。
1.痊愈。
1.病愈。
1.病愈。
1.痊愈。
1.痊愈康復。
1.痊愈平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