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親屬。
1.貼換錢鈔。
1.墊襯。
2.指墊襯的東西。
1.貼緊承接。
1.科舉考試時,凡有夾帶﹑冒名頂替及試卷違式者被擯斥場外,不準考試。
2.商業用語。因買賣而產生的差額,須找出的款項,稱為貼出。
1.戲劇腳色名。指同一劇中扮演次要角色的旦角。
1.謂貼近地面。
1.典質;典押。
1.猶合拍。不走調。
1.對于量刑失當而輕判者,加重處罰或罰款以結案。
1.明宣德六年,因江南農民運糧到北方各倉,往返需時幾近一年,有誤生產,改令農民送糧至淮安﹑瓜州,交付衛所官軍北運。農民向官軍補貼路費和耗米,稱貼兌。
1.貼著耳朵。
2.垂著耳朵。馴服順從的樣子。
1.古代門兩旁的長木。
1.佐助防守。
2.清綠營兵千把總的副職。
1.貼補耗費。
1.舊時的一種陋俗。指女子在家人的縱容下私通男子以圖錢財。
1.緊貼著;黏附著。
2.服帖;順從。
1.馴順;服帖。
2.平貼,平服。
3.舒坦。
1.修改。
1.緊鄰。
1.植物名。棠的一種。
1.張貼懸掛。
1.謂拉攏男女雙方作不正當的結合。
1.貼切吻合。
1.沿河;靠河。
1.喻自我夸耀。
1.見"貼軍戶"。
2.雇傭兵。
3.泛指替身。
1.古代婦女貼在額間﹑面部的裝飾。
2.一種貼在商品上的小型裝飾圖片。特指貼在火柴盒上的畫片。
3.一種零存整取儲蓄的憑證。
1.貼在墻上的年畫﹑宣傳畫等。
2.貼在火柴盒上的畫片;火花。
1.雙方兌換時,一方給另一方貼補價值差額。
1.唐代詔敕用黃紙,凡有更改,仍用黃紙貼在上面,叫做"貼黃"。
2.宋代奏札意有未盡,摘要另書于后,叫做"貼黃"。
3.明清時摘取奏疏中要點,黏附在奏疏后面,叫做"貼黃"。
1.謂馴養斗雞。
1.親近的;貼心的。
2.私房。
1.封建時代為逃避賦役而以田產偽托他人名下。
2.貼補漕糧運輸費。
3.方言。謂道路泥濘,泥土黏腳。
1.贈貼漕截的銀兩。清制,征收漕糧,皆隨征貼贈銀米,以付運丁費用,此項銀米,浙江稱為"漕截"。
①以薄金涂貼佛像表層捐款給大佛貼金。②比喻裝飾美化,常帶貶義給自己臉上貼金。
1.靠近;親近。
1.猶帖經??婆e時代的一種考試方式。
1.古代著名琴師。
1.見"田連阡陌"。
1.亦作"田連仟伯"。
2.形容田地廣闊。
1.打獵。
1.指糧食。
1.見"田壟"。
1.亦作"田隴"。
2.田埂。
3.指田間。
1.古時農家計時的器具。宋梅堯臣有《和孫端叟寺丞農具.田漏》。
1.獵犬名。
1.田中的廬舍。泛指農舍。
2.田地和房屋。
3.指家鄉。
1.先秦卿大夫的俸給來自采地或公田,故稱田祿。
2.泛指俸祿。
1.即木路。古代帝王所乘的一種車。
2.田間小路。
1.猶田間,鄉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