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不善,不美。
2.不鮮明。
3.鮮美的食物。不,語助詞。
指秦代以前的歷史時期。從遠古起,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全國為止。一般用以指春秋、戰國時期。
總集名。今人逯欽立編。一百三十五卷。選錄先秦至隋代的詩歌謠諺,收錄作家八百多,按先秦、漢、魏、晉、宋、齊、梁、北魏、北齊、北周、陳、隋各代分代編次。各詩均注明出處,并校出異文。
1.古代君對臣亡父的敬稱。
1.先人的情意。
1.事先請示。
在前面開路引導,也指引導的人為民先驅|革命先驅。
1.《戰國策.楚策一》"大王萬歲千秋之后,愿得以身試黃泉,蓐螻蟻。"《藝文類聚》卷三三引作"驅螻蟻"◇以"先驅螻蟻"喻效命于人,愿先人而死。
1.祖先。
2.前人。
3.亡父。
4.謂先于人行動。
1.謂優先考慮他人利益。語出《禮記.坊記》"君子貴人而賤己,先人而后己,則民作讓。"
1.從前;日前。
1.語出《文選.鄒陽》"蟠木根柢,輪囷離奇,而為萬乘器者,何則?以左右先為之容也。"李善注"容謂雕飾。"本謂先加修飾,后引申為事先為人介紹﹑推薦或關說。
1.先世儒者;已去世的儒者。
指因心目中已有對人對事的看法,并以為是對的,而不容易接受不同意見對學生的表現不能有先入為主的看法。
1.即先農。
1.古代冬至到上元期間的觀賞宴游活動稱為"先賞"。
1.星辰山川之神。
1.祖宗的神靈。
1.始生子,猶言頭生。
2.父兄。
3.年長有學問的人。
4.稱老師。
5.稱先祖。 6.稱致仕者。 7.文人學者的通稱。可自稱,亦可稱人。 8.稱道士。 9.舊時稱以相面﹑卜卦﹑賣唱﹑行醫﹑看風水等為職業的人。 10.稱妓女。 11.舊時稱擔任文書或管理職事的人。 1
2.妻稱丈夫。 1
3.一般人之間的通稱。 1
4.稱地區或行業中具有代表性的男子。
1.謂使人震懾而先發的聲威。
2.昔日的聲望。
3.預兆;前導。
4.事先宣揚。
聲聲勢。原指軍隊打仗時先造聲勢動搖敵人的斗志。常比喻做事搶先一步先聲奪人,給對方一個下馬威。
1.謂聲威在前,武力在后。語本《史記.淮陰侯列傳》"兵固有先聲而后實者,此之謂也。"
1.謂先創造取勝的條件。
1.先世圣人。
2.專指孔子。
1.古代的賢明君主。
1.古代本指圣賢和可以師法的前輩。
2.漢以后﹐儒家思想成為統治思想﹐歷代王朝均廟祀孔子。魏正始到隋大業年間﹐以孔子為先圣﹐顏回為先師。唐初改以周公為先圣﹐孔子為先師。尋復舊。參見"至圣先師"。
1.前輩老師。
2.指已故的老師。
3.稱孔子。
1.指孔廟。
1.《禮記.中庸》"所求乎朋友,先施之。"孔穎達疏"欲求朋友以恩惠施己,則己當先施恩惠于朋友也。"后以"先施"指人先行拜訪或饋贈禮物。
2.即西施。
1.以前;開始的時候。
1.先見遠識。
1.前代的文士。
1.前代;祖先。
1.謂先行其事。
2.猶事前。
1.在此以前。多用于追述往事之詞。
1.先行。
2.先逝世。
1.謂先下手取得主動。亦指預謀。
2.特指下棋時主動的形勢。與"后手"相對。
1.早死。
2.謂死之前。
1.謂對祖先的祭祀。
1.對先人功業的繼承。
1.謂先于天時而行事,有先見之明。
2.謂與生俱來,先于感覺經驗和直接實踐。
3.指人或動物誕生前的胚胎時期。
4.指宇宙的本體,萬物的本原。
5.指伏羲所作之《易》。
本指出生時體質上有某種不充足。也泛指事物的根基差先天不足,后天失調。
1.生來就具有的對某種疾病的抵抗能力。
由于胎兒心臟血管在母體內發育不正常所引起的心血管病。與妊娠早期有病毒性感染、藥物及放射線等影響有關。分為紫紺型及無紫紺型兩大類。在明確診斷后,大多數應考慮手術治療。
1.指前段文辭。
1.古代傳說中一種先知先覺﹑通曉諸事的巨人。
1.猶言先占好處。
2.猶早先;剛才。
3.前面,前頭。
1.前代君王。
2.指上古賢明君王。
先我在我之前。著鞭上馬揮動鞭子。常比喻別人在自己之前先從事某項活動開展金融事業,若外資先我著鞭,我將陷于被動。
1.首要的事務。
1.祖先的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