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見"相戛"。
1.傳說中的古代帝王黃帝的名字。傳說姓公孫,居于軒轅之丘,故名曰軒轅。曾戰勝炎帝于阪泉,戰勝蚩尤于涿鹿,諸侯尊為天子◇人以之為中華民族的始祖。
2.借指中華民族。
3.指車辀。
4.星座名。在星宿北。共十七星,蜿蜒如龍,故稱。其第十四星為一等大星,因在五帝座之旁,故為女主象◇多借指皇后。
5.運行。 6.傳說中的國名。 7.復姓。唐有軒轅集。見《全唐文》卷九二八。
1.古代傳說中黃帝制造的鼎。事見《史記.封禪書》"黃帝采首山銅,鑄鼎于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后宮從上者七十余人,龍乃上去。"宋王禹偁《筵上狂歌送侍棋衣襖天使》"移典維揚日望還,軒轅鼎成飛上天。"后因稱道教煉丹爐。
1.古代傳說中的國名。
1.謂軒轅星座中的司民星。
1.鏡名。古人謂用之可以辟邪。
2.喻月亮。
1.唐時錢幣名。
1.古代傳說中的土山名。
1.即黃帝。
1.古代傳說中的土臺名。在今河北省懷來縣喬山上。
2.亭臺名。
1.星名。
1.古代傳說中的山名。
1.高昂激越。
1.高高屹立。
1.謂車輛的高低輕重。摯,同"輊"。
1.指兒童玩蹺蹺板的游戲。比喻幾方勢力爭奪形成一上一下的局面。
1.《左傳.閔公二年》"冬十二月,狄人伐衛。衛懿公好鶴,鶴有乘軒者。將戰,國人受甲者皆曰'使鶴,鶴實有祿位,余焉能戰!'"后以"軒中鶴"比喻無功無能而有祿位的人。
1.有窗格的小車。
1.車前高后低叫軒,前低后高叫輖。引申為高低﹑優劣。
1.顯貴者所乘的車。一說,古代帝王軒轅﹑朱襄的并稱。
1.即軒轅氏。
1.高瞻遠矚。
1.飛舉。
1.屋室。
1.高高聳立。
1.亦作"軒?"。
2.巨大的聲響『王充《論衡.雷虛》"人聞犬聲于外,莫不驚駭……況聞天變異常之聲,軒h迅疾之音乎?"又《感類》"見類驗于寂漠,猶感動而長懼,況雷雨揚軒?之聲,成王庶幾能不怵乎!"一說,軒作"輏"。
1.謂聲音的高下抑揚。
1.講說;告白。
1.通告;向群眾報告。
1.盡備;完備。古人書信末尾常用"不宣備",猶云不一一細說。
1.指安徽宣城所產的毛筆。
1.清楚地分辨。
1.廣泛傳播或宣揚。
1.謂公之于眾。
2.宣揚,廣為宣傳。
3.流布;泄漏。
1.謂皇帝召見大臣時賜茶。
1.帝王派遣的使者。
2.供傳喚役使的差人。
1.亦作"宣敕"。亦作"宣勅"。
2.發布命令。
3.宣與敕。為國家任命或調遣官員的正式文書。
1.宣揚;傳布。
2.舒散;抒發。
3.流暢。
1.宣暢。鬯,通"暢"。
1.同"宣暢"。
1.宣講陳說。
1.公開表示。
1.謂承奉宣揚。
1.見"宣勑"。
1.見"宣勑"。
1.謂宣露散出。
1.用來散發宣傳品的一種炮彈或炸彈,以火炮發射或飛機投擲,彈體被拋射到目標上空時,即自動裂開,撒出宣傳品。
1.通過演講﹑圖畫展覽或表演文藝節目等形式,向群眾作宣傳的小型團體。一般是為配合某種任務而臨時組成的。
也叫招貼畫”。以宣傳鼓動、制造輿論為目的,常帶有號召性的醒目文字的繪畫。多大量復制,張貼于公共場所。有政治性的,也有文化性的或商業性的。一般有造型簡明、色彩鮮艷等特點。
1.作宣傳鼓動用的物品。如傳單﹑招貼畫等。
1.本謂博聞慈愛◇泛指博愛眾人。